第489章 鬆动(第2页)
而这一切的背后,那个名为“盘古”的、深藏於地下的国家级人工智慧系统,正通过“天网”这张无处不在的神经网络,静静地观察著、学习著、进化著。
龙国,最高决策层,每周一次的绝密內部简报会。
气氛,一如既往的平静,但今天,所有与会者的眼神中,都带著一丝难以掩饰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的震撼。
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放著一份刚刚由“盘古”系统自动生成的、关於上周东南沿海特大风暴的总结报告。
“同志们,”“我想,大家都已经看过这份报告了。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没有人立刻开口。
所有人的脑海中,都还在迴荡著报告中那些冰冷、简洁,却又如同神諭般的文字。
一周前,一场被国际气象组织命名为“海神”的、五十年一遇的超强风暴,在西太平洋深处形成,並以惊人的速度,直扑龙国东南沿海的工业核心区。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將是一场惨烈的灾难。电网大面积瘫痪、工厂停工、城市停摆,经济损失將以百亿计。
然而,就在风暴距离海岸线还有整整72小时的时候,一份最高级別的红色预警,由“盘古”系统,直接发送到了最高决策层和国家防汛总指挥部。
预警的內容,让所有第一次看到它的人,都感到了匪夷所思。
它不仅精准地预测了风暴的登陆时间、地点,甚至还以“公里”为单位,给出了风暴路径上,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点的瞬时最大风力、降雨量,以及……对“天网”电力节点的具体威胁评估。
“预警准確率:100%。”
这是报告中的第一行字。
还没等人类的指挥系统做出最全面的反应,“盘古”的第二阶段指令,已经通过“天网”,自动下达並执行。
一场肉眼看不见的、波澜壮阔的“能源大挪移”,在风暴到来之前,就已经悄然完成。
风暴路径上的所有“金乌”塔,自动进入了低功率的“抗灾模式”,將能量传输的负担,暂时交给了相邻区域的节点。
沿海城市的“应龙”储能阵列,被提前充满了备用能源,如同严阵以待的“能量粮仓”。
所有非必要的工业用电被自动、平滑地降级,以保证民生和应急部门的电力供应万无一失。
整个东南沿海的“天网”,在“盘古”的调度下,仿佛变成了一个拥有生命的、懂得“呼吸”和“躲避”的智慧体。
当“海神”风暴最终以雷霆万钧之势登陆时,它所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僵硬的、脆弱的钢铁网络,而是一张柔韧的、充满了弹性的巨网。
风暴过后,损失统计结果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