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9章 用结果说话(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隨他们去吧,“李铭说,“我们要做的是用结果说话。“

赵部长点点头,但还是有些担忧,“李铭同志,老实说,这进度確实有些冒险。你確定能保证质量吗?“

“绝对能,“李铭胸有成竹,“我设计了一套快速质检方法,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效率。“

赵部长虽然將信將疑,但他已经学会了信任李铭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保证“。

第四天,总装区的一片空地上,几位军方技术人员围著一枚样弹研究。这是一枚即將完工的標准型火箭弹,只差最后的填装和组装。

“这弹头设计很巧妙,“一位中校评价道,“比我们现有的炮弹杀伤半径大了一倍。“

另一位军官摸著下巴,“尾翼的角度很特別,看起来能大幅提高稳定性。“

李铭走过来,笑著解释了一些技术细节。这几位军方代表原本持中立態度,但现在看到如此迅速的进展,开始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

“老实说,我一开始很怀疑,“那位中校坦承,“但看到你们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我开始相信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真的能实现。“

李铭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谦虚地点点头。他知道,隨著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会从怀疑转为支持。这就是用实力说话的力量。

第五天,临时建立的火箭弹试验场。

几枚不同类型的样弹已经完成,即將进行首次点火测试。

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如果火箭弹能够成功点火併稳定飞行一段距离,就意味著基础设计是可靠的。

测试区周围,聚集了大批人员——厂领导、军方代表、技术专家,甚至连段老也亲自到场。

荒凉的靶场上人头攒动,三个截然不同的人群各自聚集。最前排是军方代表和厂领导,神情严肃;中间是技术专家和工程师,表情谨慎;后排则是那些“权威“专家,脸上带著若有若无的嘲讽。

李铭站在测试指挥台前,检查著各项准备工作。不远处,一排不同类型的火箭弹整齐排列,旁边是改装完成的“山猫“火箭炮发射车。

“李铭同志,“李教授不知何时走到近前,“我听说你们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火箭弹的设计和生產?“

他身后跟著几位同样面带讥讽的“专家“,显然是专程来看笑话的。

“是的,有什么问题吗?“李铭头也不抬,继续检查发射架。

李教授冷笑一声,“问题大了!火箭弹的关键在於推进剂配方和燃烧控制,北极熊都了三年才稳定下来。你们急急忙忙赶工,敢保证能点火吗?万一发射架上就哑火了怎么办?“

“就是,“郑专家也凑上来,指著发射架说,“这种简易发射装置能承受后坐力吗?我看就是个纸糊的玩意儿!“

周围的技术人员听到这番话,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毕竟这些“权威“说的也不无道理——火箭弹技术確实复杂,一周时间从零开始,確实太过匪夷所思。

甚至一些平时支持李铭的中立派专家也开始摇头。

“理论和实际是两码事啊,“一位机械工程师小声嘀咕,“我们確实太乐观了。“

“是啊,火箭弹射程动輒几公里,弹道控制精度要求那么高,这么快就能搞定吗?“

看到气氛有些动摇,李教授更加得意,“李铭同志,我建议延期测试,再些时间进行严格论证,否则不仅是浪费资源,更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