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试牛刀修理机器(第2页)
“首先拆下这个护罩,调整內部垫片厚度,將轴承间隙从现在的0。15毫米减小到0。08毫米。然后把平衡轮位置向左移动5毫米,重新固定。这样就能消除偏心,减少摩擦。“
图纸画得详细而精確,连尺寸公差都標註得一清二楚。
“这……“娄志成看著图纸,有些犹豫,“真能行吗?“
郑明伟冷笑道:“理论上谁都会说,实践中能不能做到还两说。再说了,凭什么相信一个刚来的人?“
李铭不急不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台机器运行不良,產能最多只有设计值的七成。如果按我说的调整,不仅能解决故障,还能提升至少30%的產能。“
“三十分钟!“李铭看著娄厂长,“给我三十分钟,如果调整后效果不好,我立刻离开红星厂。“
娄志成被他的自信所感染,挥手道:“林工,按李工程师的图纸试试看!“
林工拿著图纸,带领几名技工开始拆卸设备。
李铭也捲起袖子,和工人们一起干了起来。
他动作麻利,对每个零件似乎都了如指掌,不时指导工人们如何正確操作。
“垫片再薄一点,对,就这个厚度。“
“这个螺栓要对角拧紧,保证均匀受力。“
“平衡轮固定前先检查轴心是否在中心线上。“
郑明伟在一旁冷眼旁观,脸上的嘲讽渐渐变成了疑惑。
这年轻人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確实不像是“纸上谈兵“的样子。
二十五分钟后,调整完成。
李铭仔细检查了一遍,满意地点点头:“可以试机了。“
工人们重新启动主轧机。
起初,机器发出了一阵轻微的震动声,但很快就稳定下来,运转声音明显比之前轻了许多,那种刺耳的“咯噔“声完全消失了。
“好了!“李铭向操作工招手,“可以开始正常轧制了!“
操作工將钢坯送入轧机。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钢坯通过的速度明显比以前快了,而且成品的表面光洁度也好了很多。
“这……这不可能!“郑明伟瞪大了眼睛,“就调整这么一下,效果能这么明显?“
老技术员张觉民兴奋地拍著大腿:“真行啊!咱们这机器运转了十几年,从来没这么顺过!“
林工则是抓著李铭的手使劲摇晃:“李工程师,您太厉害了!我跟这机器打了十年交道,都没看出问题在这儿!“
娄志成三步並作两步走来,激动得语无伦次:
“李工程师……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李铭笑了笑:“机械原理很简单,只要找到问题关键点,解决起来並不难。这台机器基础很好,只是细节需要完善。“
娄志成抓著李铭的肩膀,亢奋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一下最起码能增產三成啊!“
说著转向还在发愣的郑明伟,“郑明伟同志,看到了吧?这才是真才实学啊!“
郑明伟涨红了脸,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车间里的工人们这时也围了过来,有人甚至开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