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这话说得毫不留情,将好些人的脸面打得啪啪响,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想着这位还是卫国公世子的时候虽瞧着清冷寡言,可也不是那种说话刻薄难听的。怎突然归位入主东宫当了太子殿下,反倒是嘴巴这般毒,丝毫不给人留情面。

这话心中想想就罢了,哪里能在朝堂上说?

萧秉之几句话堵住了御史和朝臣的嘴,哪知这还没完,下一刻,他便将有人借着戚氏给崔令胭下百濯香的事情回禀了皇上,并请旨叫锦衣卫严查此事。

这件事仿若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上一时议论纷纷,想着哪个朝臣有这般大的胆子,竟敢这个时候对崔氏动手。崔氏便罢了,她肚子里还怀着皇孙呢。

若不是朝臣,便是皇上膝下几位皇子或是后宫了。

气氛一时凝重,连根针掉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清楚。

太子在早朝时直言此事,多半是心中早有猜想,逼着皇上给他这个新认回来的太子一个交代了。

皇上若真心想补偿他这个儿子,自然会命锦衣卫严查,且多半不会心存包庇,要不然父子间难免多了一层嫌隙,这自然不是皇上想要看到的。

谁都不敢打破这份儿寂静。

半晌之后,皇上开口道:“就依太子的,叫锦衣卫严查,若查出背后之人朕定严惩不贷!”

第173章圈禁

早朝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来,萧秉之一句崔氏是孤明媒正娶的妻子,既为正室,便是太子正妃,如何入不得东宫?还有暗讽有些朝臣惦记太子正妃的话很快也传遍了整个京城。

一时间,众人都看清楚了崔氏在这位太子心中的份量,更明白了新入主东宫的太子不是随意能叫人拿捏的。哪怕这位自小不在宫中长大,可到底是中宫

嫡出,又是先皇后所出,自小被已故淑宁长公主教养长大,无论是心性和手段比起养在宫中的大皇子和二皇子来强的不是一点半点,至于三皇子,毕竟才八岁,朝臣本就没将他列入夺位之争,觉着他年纪小,哪怕前头两个皇兄不争气,那个位子也大抵轮不到他这个幼弟。

如今太子归位,依着皇上今日在朝堂上的态度,命锦衣卫严查崔氏中了百濯香一事,谁都知道皇上对太子的态度了。

皇上此举,这明显是在替太子立威。

一时间,宫中的气氛愈发凝重起来,京城里也人心惶惶,暗中虽也有些不满太子的强势和对朝臣的态度,可也只能在心中想想,不敢表露出半分来,只留着心思看戏,看看锦衣卫会查到哪家头上,甚至,是查到宫中哪位妃嫔,开府出宫的皇子身上。

淑嫔听到朝堂上的消息,脸色一白差点儿就晕厥过去。

她满眼不安,心中涌上来说不出的惶恐:“皇上也太过偏心了,崔氏不过晕倒过去,哪里就值当闹出这般大的阵仗,闹得人心惶惶的后宫不宁。”

这个时候,淑嫔已经顾不上崔氏册封太子妃旨意还未下来就被萧秉之接入东宫,甚至直接住进萧秉之寝殿有多不合祖宗规矩了。她只觉着,锦衣卫若是查到她和则哥儿头上,她和则哥儿这回怕是要完了。

本想着借着戚氏这个生母暗害崔氏,好叫萧秉之尝一尝痛失爱妻和未出生孩子的痛哭,若能叫萧秉之一蹶不振心性大变,未必不会惹得皇上不满对太子心上不喜,慢慢那点儿歉疚和补偿的心思也就淡了,到时候则哥儿未必没可能坐上那个位子。

明明算计的好好的,可她万万没想到,崔氏不过晕倒过去,萧秉之这个新入主东宫的太子竟不顾体统直接就回了卫国公府,还带了裴太医,好巧不巧叫裴太医查出戚氏荷包中的百濯香来。

若非如此,也不会闹得人尽皆知,一发不可收拾。

淑嫔想着这些,太阳穴突突直跳。

正当这时,外头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紧接着,有宫女面带惶恐进来回禀道:“娘娘,不好了,锦衣卫那边来人了,说是要将娘娘身边几个大宫女带去问话。”

宫女才刚回禀完,外头就有两个锦衣卫进来,对着淑嫔请了个安示意一眼就叫人将淑嫔身边伺候的大宫女全都带了下去。

淑嫔满心愤怒有心想拦,可来人一句娘娘可要抗旨不遵,就将她到嘴边的话全都咽了下去,只能眼睁睁看着锦衣卫将几个大宫女带了下去。

淑嫔脑中一片空白,脚下一软就瘫倒在地上,低低喃喃道:“完了,都完了。”

严刑逼供下,哪里有问不出来的东西?

不到半日功夫,锦衣卫就将供状呈送到了勤政殿。

紧接着便是一道废黜淑嫔为庶人,将其打入冷宫的旨意。随之而来的,还有二皇子萧则不敬太子,谋害太子妃崔氏和其腹中孩子,皇上下旨将其和后院女眷圈禁宗人府的旨意。

萧则听到旨意,当即脸色煞白不敢置信,甚至神志有些不正常,竟当着传旨太监的面怨怼圣上,说皇上被太子蛊惑,说皇上偏心,不疼养在身边的儿子,竟只看重一个自小养在外头的萧秉之,甚至疑心萧秉之并非皇上血脉,兴许就是卫国公和淑宁长公主亲子,想要狼子野心谋朝篡位混淆皇室血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