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90(第15页)
“臭小子,你给我滚下来!”
得趁着还没爬高赶紧把人叫下来,不然,爬得太高,她喊都不敢喊。
白如意一边拎着裙子狂奔,顺手就扯了一根干枝条。此时她身上早已没有了大家夫人的端庄和优雅。
将军府的下人们早已对此见怪不怪。
*
考中的举子都很欢喜,郊外范进海的院落之中,也是一片喜气。
林大同是范继海亲自教出来的弟子,他榜上有名,算是彻底改了林家的门庭。范继海很高兴,林月梅同样高兴,她娘家不如范家,这些年来一直觉得低婆家一头。
但如今不同了,娘家侄子成了新科进士……范继海的新科进士很难得,她娘家侄子的同样难得,算年纪,两人考中的年纪都差不多。
林月梅带着婆婆去买菜,准备好生庆祝。
林大同对于自己此次是否能榜上有名并没能报多大的期待,此次虽上榜,名次却在末尾。
书院之中对于榜上的位置早有研究,越是靠前,名次就越好。状元一般出在前五前十之中,不会超过十五名。
而末尾的那些,多半是同进士。
同进士一般去县城做县令,或者去府城做个书吏,运气好点,能做九品官,运气差点,又没门路,估计是个不入流的小官。
林大同在一开始的兴奋过后,便说了自己的打算。他不准备在京城考职,打算申请外放。
“做一方父母官,庇佑一方百姓,也不算白来这世上一遭。弟子可能要辜负您的心意了。”
范继海刚来京城那会儿,踌躇满志,一次喝醉酒后跟林大同交心,说让林大同尽量将名次考得好些,到时候留京,两家互为臂膀,互相扶持。
那是醉话。
能留在京城最好,但……天底下几万万人,谁不想住京城?
一窝蜂的往京城挤,地方就那么大点儿,总有人会被挤出去。
“挺好,能上榜就行。”范继海心满意足。
他花费了心力教导出来的孩子考中了进士,表明他这个夫子有几分本事,不算是误人子弟。
“日后你去了地方上,记得不忘初心。”
他还想多嘱咐几句,到底还是将话咽了回去。他随口一说,林大同可能会奉为真理,官场上的事情,岂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而且,范继海当年还没到任就断了腿,他自己都不知道要怎么做官,又怎么教导别人?
林大同跪在地上,认认真真磕了个头:“姑父,无论弟子在哪儿,都绝不会忘了您的恩情。当初退表妹的亲事是弟子的不对,弟子那会儿太年轻,做事没分寸,想法也简单……您没责备弟子,还一直倾囊相授,遇上您,是弟子的福气。您在弟子心里,就和弟子的亲爹一般,日后,弟子一定拿您当亲生父亲一样孝敬。”
“不必如此。”范继海弯腰将人扶起。提起当初将女儿嫁给林大同的事,他心中还有些不好意思。
当年定这门婚事,他没想着亲上加亲,完全忽略了妻子和林大同之间的关系。只一心看中了林大同读书的天分,想着女儿嫁给他,他对白如意便有了交代。
那会儿他有考虑到女儿的心意,想着女儿可能会不答应这门亲事,毕竟,两个人说是表兄妹,实则一点都不亲近。但他认为,林大同是自己教导的弟子,不可能会亏待了闺女。
男女成婚,再深的感情都会在柴米油盐中被消磨干净,他对林家有恩,女儿嫁去林家,全家都得供着她。
哪怕闺女现在不愿意,甚至怨恨他这个父亲独断专行,也早晚会明白他的好。
林大同执意磕了三个头,才慢慢起身。
恰在这时,婆媳俩买菜回来了,范家兄弟跟在后头拎着一大堆的东西送进厨房。
林月梅兴致很好,打算亲自下厨给侄子做几个家乡菜,她一边穿护衣,一边到书房门口:“今儿你们别出门,晚上多喝几杯。”
林大同有些不好意思:“多谢姑母。”
“都一家人,不说谢。”林月梅一挥手,笑眯眯道:“你榜上有名,我高兴,这些都是我甘愿替你准备的。你这考中了进士,就算是立了业。别人都是先成家后立业,你先立了业,成家很容易,我听说有些京城官员会在榜下捉婿,直接把人抢了带回府里定亲,殿试放榜那日,你可千万要小心。”
林大同颇有些不自在,他的名次不靠前,出身又差……人家要抢,也要抢那种特别有才学的。他算什么?
“您别开玩笑了。”
林月梅乐呵呵的:“高官的女儿是好,但婚姻大事还是得知根知底,尤其是女子的品行必须要好,你媳妇出身太好,会看不起你爹娘。我啊,早帮你看好了人选。”
范继涵一听就皱眉:“别多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