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530(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知道小燕要把缝纫当做事业做,赵小杏也很高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简直是再生姐妹啊。

中午饭吃完,赵小杏开始打瞌睡。

青梅精神头足足的,想拉着她们去鱼塘看王洋大哥抽水抓鱼。

养了一冬的鱼,在冰下懒洋洋不爱动弹,一只比一只肥。

这些是集体的,要拿出去供给市里各个地方的食堂。不过有东西是东河村个人的——螺蛳和蚌壳。

青梅准备守着王洋大哥他们抽水抓鱼,捕捞完抢先找个角落拉着小姐妹一起摸螺蛳。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很骨感。

她兴致勃勃地跟她们说完,赵小杏和小燕都打算过去了,方大嫂叫住她们说:“别去了,有人请你们去喝喜酒。”

青梅问:“谁家办酒?我怎么不知道?”

她手艺好,请她帮忙炖鱼炖肉的不在少数,一般村子里谁家办喜事,大人孩子头一个礼拜就嚷嚷了。

方大嫂说:“还能谁家。”她怕人家听见,走到她们面前说:“是黄文弼家的。”

赵小杏看了青梅一眼,也压低声音说:“谁那么想不开,嫁到黄文弼家去?”

小燕不知道黄文弼跟青梅的往事,只以为是个人缘不大好的人。也侧着头听着。

方大嫂当着她们没什么好隐瞒的,就把刚才看到的说了:“你们肯定想不到,是——”

青梅说:“该不会是陈巧香吧?”

方大嫂一拍大腿:“可不就是她!你们刚才在屋子里说话,她盖个红盖头,也没人接送,自己从你家隔壁走到黄文弼家去了。”

隔壁就是陈巧香原来的家,后来被封上,现在还空着。门板上贴着省厅的封条,谁都不允许进去。

“她总是眼高手低的,怎么会嫁给黄文弼啊?”赵小杏瞟了一眼青梅说:“她不是她不是一心想要当军官太太吗?”

方大嫂说:“说什么傻话呢,谁家娶她啊?她爹被枪毙了你们还不知道吧?她娘去了云南劳改。这样的家庭,别说军官家庭不要,我们家也不要。”

村里人情往来就是这样,哪怕关系不好,办喜事也会露个脸,最多少给点随礼。

也有极少数什么都不参加的,几乎是断了村里人情关系。在东河村还没有这样的人。

黄文弼家既然叫了她们,青梅问了奶奶,奶奶说黄文弼的娘许多年前给家里随过一次礼让青梅过去坐坐。

青梅懒得做晚饭,反正大家干完活一起过去吃喜酒一样的,她也能休息一次。

下午忙完,半个村子的人都收拾打扮往黄家去。有的带鸡蛋、有的带枕巾、还有的带二尺花布随礼的。

青梅又去问奶奶去不去,奶奶不去,给她五角钱让她买几颗鸡蛋过去,就算代表了。

赵小杏则回到李家翻箱倒柜,把孙秀芬藏的一斤陈米找到,配上两颗咸鸭蛋,也算是凑和过去。

小燕觉得自己过去不合适,就在家里陪着奶奶和赵五荷。

青梅跟赵小杏俩人往黄文弼家里去。

这里会路过赵小杏的娘家,经过时,赵小杏头也不转,径直从她娘家门口走了过去。

站在门口想要跟她打招呼的娘话还没来得及说,只得看着赵小杏离开的背影。

她们来到黄文弼家,大老远就听到黄文弼的娘在跟别人吹牛:“我儿子娶老婆一分钱没花,我就说我儿子是个能耐人。对方家里也没有爹娘拖累,以后在我家都是我说得算。”

青梅提着鸡蛋心想,岂止是不花钱,还赚钱呢。不过谁说得算这事还得婆媳多交交手再有定论。

赵小杏撇撇嘴,走过去,把东西交给黄文弼的娘。

黄文弼的娘不会写字,在本子上划了个奇怪的记号又打了个圈。圈应该就是鸡蛋的意思。

酒席在院子里办的,规模还不小,都是乡里乡亲,相互给脸面。临时招呼人还凑到快二十桌。

黄文弼家抠门,但每次吃大席也都去了,当然给的不多,主要为了蹭吃喝。给的不多也好过没给,要不然谁都不稀罕过来,随礼也都是三瓜两枣凑合。

青梅跟赵小杏找了个角落坐着,看到黄文弼人模狗样地站在席间跟人家寒暄。

娶媳妇的人精神面貌都不一样,见谁都是笑呵呵的。

过了一会儿,在青梅家干活的乡亲们也陆陆续续到了,酒席坐满也该开席。

大家不来不知道,看到端上来的绿油油的菜,一个两个都不吱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