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 12 章(第3页)
赵小禾习惯了听她的话,因此即便看到那一桌花花绿绿的不知什么材质的包装袋,也没开口问,拿起拆了包装就吃。
趁着她吃东西的功夫,萧青梧四处打量,屋内环境跟她离开时没什么变化,还是一如既往的寒酸破败,被子上一股潮湿的腐味,破口的地方露出填充在里面的干草屑和劣质麻絮。
宫内虽然每年都会发御寒的物资,但经过层层克扣盘剥,落到掖庭旧宫女婢们手上的,往往是最次、最旧、最单薄的那批,甚至是别人替换下来的破烂。
萧青梧深深吸了口气,李隆基不是垂涎她的美色么,以后有了机会,她一定要抓住机会提要求,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掖庭宫女们的生活条件!
“小禾,你想不想离开这里呢?”萧青梧看着两颊鼓鼓塞得像小松鼠一样的赵小禾问道。
赵小禾一愣,手上动作随之停下来。
离开掖庭宫?还是离开皇宫?可是她是个罪奴,没有圣人的宽恕,她一辈子都要在掖庭里待着。
她是很想离开,可是想不想不是由她说了算……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和压抑的哭泣声。
萧青梧开门望去,只见两个年长的宫女正抬着个卷起来的旧草席匆匆从院中走过。
草席裹得很潦草,在一端露出双青白泛紫的、瘦小的脚露在外面,一动不动。
萧青梧心里沉甸甸的。
她默默看她们走远,才低声问院中一名神色麻木的老宫女:“嬷嬷,那是……?”
老宫女瞥了她一眼,司空见惯地道:“是西屋那个小丫头,病了有段日子了,没熬过去……唉,也是解脱了。”
“她……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家里有人来接吗?”萧青梧的声音有些干涩,“有人给她操办后事吗?”
老宫女奇怪地看了她一眼,似乎觉得她问得多余:“谁知道叫什么,进来的时候有个小名,谁记得住。家里?进了这里的,家里不是死光了就是没人要了。一会儿抬去后苑埋了就是了。”
“就这么埋了?会给她立碑吗?有人给她写墓志吗?”萧青梧连声追问,她知道古人对死后事宜的重视,活着的时候无人问津,便只能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天国,希望死后可以安享长乐。
“碑自然是有的,不立碑那不成孤魂野鬼了。”老宫女老神在在地闲话道,“咱们这死了人,都有一套现成的墓志模子,早就刻好了‘亡宫者,不知何许人也’之类的词儿,等人死了,把死期往上一填就行了。一个罪奴,谁还给她单独立传不成?”
傍晚时分,萧青梧返回大明宫。
路上积雪严重,踩上去须得小心着别打滑摔个大马趴。
【我突然想起一首诗,虽然不是很应景。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的《行宫》,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李隆基前往蜀地避祸,由于行程艰难,大量原本在长安皇宫和洛阳行宫中的宫女嫔妃或被遗弃,或就地安置。上阳宫便成为了收容这些落难宫女的场所。几十年过去,天子早已返回长安,这些宫女却被遗忘,她们在行宫中无人问津,孤独地度过了余生,直至老死。白头宫女这一典故便是出自此诗。】
9527的声音平稳依旧,不带任何情绪:【您提到这首诗,是因为掖庭内宫女病逝的场景,让您联想到上阳白头宫女们同样无人问津的凄惨生活了吗?】
萧青梧看着将晚的天幕,呼吸间白色的雾气笼在眼前。
【是有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想起来了。其实只是因为文化储备不过关,太文盲了,一提到宫女只能想到这首……】
【上阳的白头宫女们过得很苦,不过,在这种时代,还是这样的身份,其实能活到老,某种意义上已经算是一种幸运了,对吧?】
至少,活到了白头,还能“闲坐说玄宗”。
而更多的,是像草席里的那个,甚至没机会长大,就像无声的尘埃,消散在这重重宫阙之中,连一个完整的名字都留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