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8第 18 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十二月最后这一天,长安城内一片银装素裹,宫中更是装饰一新,十分具有节日的氛围。

廊庑庭院处处张灯结彩,各处殿门俱都换上了崭新的桃符,朱漆映着白雪,分外醒目。往来的宫人们步履匆匆,虽然忙碌,脸上却都带着几分节日的轻快。

上千名从宫外选拔上来的少年郎们,一水地戴着狰狞诡异的傩面,身着红黑衣裤,手持小鼓或桃弧棘矢等道具,在教习的指挥下,正紧张地在宫苑间的空地上做着最后的排练。

对于李隆基这个大唐最高领导人而言,除夕这天并不算很忙碌,早上如常处理些政务,下午休息,一天的重头戏全放在了晚上。

华灯初上,待整座皇宫被华美的宫灯映得无比辉煌时,麟德殿内已是另一番景象。

王室宗亲、皇子皇孙、文武重臣们皆按品秩早已入席,教坊司的乐工们已然调准丝竹管弦,舞姬们亦已装扮妥当,静候席开。

没等多久,殿外由远及近传来阵阵脚步声,以及内侍悠长的通传声。

李隆基一行人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今夜依旧只穿着赭黄色常服,用料极为考究,头戴软脚幞头,神色较平日朝会时显得松弛许多,少了几分朝堂上的威仪,多了些主人家的随和。

众人起身行过礼后,李隆基说了几句客套话,双方渐次落座。

待一坐定,萧青梧很有眼色地立刻上前斟酒。李隆基并未立刻举杯,而是又环视了一圈殿下众人,尤其在一些年迈的老臣身上略作停留,眼神中带着些许感慨。

“又是一年岁除,”他缓缓开口,声音在安静的殿内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旧岁将去,新春即至。朕与诸卿,又相伴一载。这一年,国事虽有艰辛,然赖得诸卿尽心辅佐,天下尚算太平。今夜不谈国事,只叙家常,望诸卿皆能尽兴,共度良宵。”

皇帝简短而温和的开场白,为这场除夕夜宴定下了松快的基调。虽然不会真的有谁傻不愣登地跟皇帝拉家常,但但席间气氛确实肉眼可见地活络起来。

桌岸上已摆好了各色珍馐美味,内侍与宫女们如流水般穿梭于各席之间,及时为众人斟酒奉茶,酒香与食物的香气在殿内弥漫着。

侍立一旁的高力士向着大殿侧方微微颔首示意,早已准备就绪的教坊司乐工们立刻奏响了雅乐。丝竹之声悠扬而起,身着彩衣的舞姬们翩然入殿,随着乐声翩翩起舞。

【大唐春晚,名不虚传,】萧青梧立于李隆基身后,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殿内歌舞,【虽然乐器太少,编曲也比较单调,但是这种古朴的氛围感还是很不错的。】

李隆基一听她这话立刻不高兴了,他素来自矜于音律造诣,更是亲手组建调教梨园,最不喜的便是有人质疑他的艺术水平。那句“编曲单调”,不正是对他编器水准的贬低?

无知女子,懂不懂什么叫雅乐正声?

高力士见状,连忙向乐工们比划了几个手势,霎时间,乐声大作,原本清越悠扬的丝竹声中加入了鼓点,典雅的旋律陡然变得欢快且富有节奏感,舞姬们的舞步也随之变得激昂,再也不复方才的“单调”。

【我猜这肯定是胡旋舞!你看舞姬脚下那块毯子,还有一圈又一圈的舞步,跟电视上复原的差不了多少啊!】

【可以这么说,胡旋舞并不是某个特定舞蹈种类的称呼,它是个类称,凡是从西域流传而来,风格刚健明快,且带有高速的连续旋转舞步的舞蹈,都可以称为胡旋舞。】

舞毕,乐声暂歇,预示着宴会进行到下一个环节。

位于众人之首的宁王李宪忽然笑呵呵地起身。他年事已高,身形微胖,此刻面色红润,双眼微醺,显然已是酒至酣处。

只见他上前几步,停在御座下方不远处的空地上,先是整了整自己的衣冠,然后对着不远处的李隆基躬身一拜,接着舒展手臂,将身体摆成一个怪异的姿势,开始缓缓起舞。

“啊~啊~~岁除夜~月儿明~陛下坐龙庭~福寿永康宁~啊~~啊~~~共饮此杯太平酒~来年稻谷双穗头~~啊~~啊~~”

一舞结束,他又返回座位取了斟满的酒杯,高举过头,扬声念出祝福的词,李隆基含笑举杯示意,君臣共饮。

【跳、跳起来了?!】萧青梧这才反应过来,目瞪口呆地看着一脸没事人一样,坦然回到座位上的宁王,【这、这是个人才艺展示部分吗?】

9527有条不紊地解答道:【唐代宫廷极为推崇以舞祝颂,这在宴饮、庆典乃至朝会祭祀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常是臣子或外国使节以起舞的方式向皇帝献上祝福,而皇帝有时也会即兴起舞回应,与臣子共乐,这是一种彰显君臣融洽、四海升平气象的有效手段。】

紧接着,一位衣着华贵年轻郎君自席间出列。他约莫二十出头,面容英挺,行止间自带一股雍容的气度。只见他从容走至殿中,依样向御座行礼,礼毕过后开始起舞。

比起宁王的随性与笨拙,此人的舞姿显然经过精心编排,更为规整优雅。

萧青梧双眼紧盯着殿内起舞的年轻人,突然想到:【位置这么靠前……这人不会是太子李瑛吧?】

【根据座次、年龄、服饰以及献舞的顺序判断,此人有很大概率为当朝太子李瑛。】

【还真是他啊……】萧青梧盯着李瑛看了会,心中感慨,【看着人还挺和气的,可惜了……】

乐声流转间,李瑛的舞步骤然凝滞了一瞬,殿内一切喧嚣也似是突然被人按下了暂停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