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1页)
黛玉被她逗笑,拿起块枣泥糕,入口甜糯,枣香醇厚:“就你嘴快,吃你的吧。刚从老太太那里来?”
“嗯!老太太给了我个金锞子,沉甸甸的!”湘云献宝似的从袖里掏出个小金元宝,“还说今儿要在大观园里逛庙会,让小厮们搭戏台、摆摊子,跟外面一样热闹呢!”
话音未落,迎春和探春也来了。迎春穿着件水绿绫袄,袖口绣着缠枝莲,手里捧着个锦盒,里面是她新绣的荷包,红缎面上绣着“吉祥如意”四个字,针脚比从前更匀,金线绣的“吉”字闪着光;探春则拿着支新制的梅花簪,是用赤金打的,簪头缀着颗珍珠,“这是我给妹妹挑的新年礼,配你今儿的月白袄正好。”
“二姐姐这荷包绣得真喜庆,红缎子衬着金线,看着就暖和。”黛玉拿起荷包,指尖拂过饱满的字,“这盘金绣的‘祥’字,比上回的聚宝盆更见功夫了。”
迎春的脸微微发红,捏着衣角道:“是……是三妹妹教我用了平针绣打底,再用金线盘边,说是这样字更立体,像贴上去的似的。”
探春在旁补充:“我还让她在荷包角绣了两只小蝙蝠,取‘福在眼前’的意思,你看这翅膀用银线勾了边,在光下像要飞呢。”
众人正说着,宝玉掀帘进来,身上穿着件宝蓝缎子袄,领口滚着白狐毛,手里捧着个紫檀木匣。“新年好!给妹妹们拜年了!”他打开匣子,里面是几支玉簪,有梅花形的,有海棠形的,最中间那支是用暖玉雕的并蒂莲,花瓣薄得能透光,“这是苏州匠人新打的,特意赶在年前送来,给妹妹们添个新年景致。”
湘云一把抢过海棠簪,往头上一插:“我就要这个!像林姐姐院里的海棠!”
黛玉拿起并蒂莲簪,触手温润,簪尾还刻着个小小的“林”字,显然是特意定做的。“难为你总记着这些,这玉质比去年的更通透。”
“妹妹喜欢就好。”宝玉笑着坐下,接过紫鹃递来的茶,“刚听老太太说,今儿的庙会在沁芳闸那边摆,有捏面人、吹糖人的,还有唱小曲的,咱们一会儿就过去?”
“好啊好啊!”湘云拍手道,“我还没见过捏面人呢,听茗烟说能捏出孙悟空的样子!”
迎春也抬起头,眼里带着期待:“我……我想去看看吹糖人,听说能吹成各种小动物,像活的一样。”
“那就走吧,别让那些小玩意儿等急了。”黛玉笑着起身,把并蒂莲簪插在鬓边,月白袄配着暖玉簪,倒比案上的红梅还雅致几分。
一行人往沁芳闸去,一路上红灯笼还没撤,红绸在风里飘得像火苗,小厮们正忙着搭戏台,丫头们则在摆摊子,有卖零食的,有卖小玩意儿的,远远望去,像条热闹的长街。贾母和王夫人已经坐在闸边的亭子里,身边围着几个小孙子,正抢着要糖吃。
“快来坐!”贾母招手道,“刚让小厮买了些糖画,你们看这龙画得多像!”
湘云立刻凑过去,拿起个糖画蝴蝶,舔了一口,甜得眯起了眼睛:“比糖瓜还甜!”
迎春则被吹糖人的摊子吸引,站在旁边看艺人用糖稀捏小兔子,艺人见她看得入迷,特意捏了只给她,迎春红着脸接过来,小心地捧在手里,像捧着个宝贝。
黛玉和宝玉走到捏面人的摊子前,艺人正捏着个黛玉的小像,眉眼精致,穿着月白袄,手里还捏着支梅花,竟有七八分像。“这师傅手艺真好。”黛玉笑着赞道。
艺人忙道:“姑娘过奖了,这是照着宝二爷给的样子捏的,说要捏个最美的送姑娘。”
黛玉回头看宝玉,见他耳朵微红,正挠着头笑,心里忽然一暖。前世的新年,她总是独自一人对着孤灯,连句拜年的话都少有人说,如今却有人把她的样子捏成面人,藏着这般细致的心意,这样的日子,原是她从前不敢想的。
戏台那边开锣了,唱的是《天官赐福》,锣鼓声震天响,引得众人都围过去看。湘云看得最入迷,跟着调子哼,还学着旦角的样子甩袖子,逗得贾母直笑;迎春则跟着王夫人学认戏服上的花纹,说“这云纹绣得真好,比我绣的细致多了”。
宝玉拉着黛玉走到湖边,湖面的冰已经化了些,露出粼粼的水光,岸边的柳树枝条软了些,像要抽出新绿。“你看这水,开春就能划船了,到时候咱们还去采莲,好不好?”
“好啊,”黛玉笑着点头,“不过得等二姐姐的荷花绣完,让她也一起去。”
正说着,探春跑过来,手里举着个风车,是用彩纸做的,风一吹就转,像朵盛开的花。“你们看这风车!我赢来的,猜灯谜中的!”
湘云也跑过来,手里拿着串糖葫芦,上面裹着晶莹的糖衣:“我也有!这糖葫芦酸中带甜,好吃得很!”
众人笑着聚在一起,风车里的彩纸转得飞快,糖葫芦的甜香混着梅花的清冽,在空气里缠缠绕绕。黛玉看着眼前的热闹,看着贾母眼角的笑纹,看着姐妹们脸上的红晕,忽然觉得,这一世的新年,像杯刚沏好的春茶,暖得人心头发柔,甜得人舍不得放下。
回到潇湘馆时,夕阳已经西下,把天边染成了胭脂色。黛玉把今天收到的礼物一一摆好,迎春送的荷包、探春送的梅花簪、宝玉送的并蒂莲簪,还有那个捏面人的小像,摆在案上,像个小小的聚宝盆。
紫鹃进来铺床,笑着说:“姑娘今儿玩得高兴,连脚步都轻快了,刚才老太太还说,姑娘今年看着比往年丰润些,定是日子过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