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是砚台!”黛玉和宝玉异口同声道,说完又都红了脸,像被灯笼照暖的海棠花,引得众人一阵笑,连贾政都难得勾了勾嘴角。

夜深时,灯谜会散了,众人各自回房。宝玉提着灯送黛玉回潇湘馆,雪地上的灯影忽长忽短,像在跳一支无声的舞。“妹妹,今儿高兴吗?”他忽然问,声音在雪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点小心翼翼的期待。

黛玉点头,看着他眼里的光,像灯笼里跳动的烛火,亮得让人移不开眼:“高兴。”

“那往后,咱们每年都这样好不好?”宝玉看着她,眼里的光更亮了,像落满了星星,“一起给老太太拜年,一起猜灯谜,一起看烟花,看着迎春妹妹越来越能干,看着云丫头长成像模像样的大姑娘。”

黛玉没说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心里却像被烟花照亮了,亮得有些晃眼,连带着脚步都轻快了些。

回到潇湘馆,紫鹃正忙着卸妆,见黛玉头上的梅花簪,笑道:“这簪子真好看,蜜蜡做的梅花跟真的一样,定是宝二爷送的吧?他心思最细,知道姑娘冬天戴不得玉石的。”

黛玉没说话,只是摸着簪子上的蜜蜡花瓣,花瓣上的银箔“雪”蹭在指尖,凉凉的却不刺骨。忽然觉得,这一世的除夕,没有了眼泪,没有了孤寂,只有满室的暖意和众人的笑脸,像幅热闹的年画,把日子都染得红彤彤的,连梦里都该是甜的。

窗外的爆竹声还在响,断断续续的,像在说些喜庆的话。黛玉躺在床上,听着远处隐约的笑语,手里握着那枚铜钱,冰凉的金属却透着暖意。

春之乐

新年的头几日,荣国府的热闹像滚雪球似的越积越厚。大年初一的朝贺刚过,各房的亲戚就踏破了门槛,送礼的抬着食盒,拜年的穿着簇新衣裳,看戏的围在廊下,把穿堂都挤得水泄不通,连空气里都飘着糖果的甜香和炭火的暖意。潇湘馆却特意清了场,紫鹃在院门口挂了块乌木“静养”牌,只留了两个伶俐的小丫头守着,竹影在牌上晃,倒成了园子里难得的清净地。

黛玉披着件月白绫袄,领口滚着圈银线,正临窗看《牡丹亭》的戏本。案上的铜狻猊炉里燃着上等檀香,烟气袅袅缠上窗棂的冰纹,混着窗外绿萼梅的清香,倒比往日多了几分闲逸。她翻到“游园惊梦”那折,指尖划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字句,宣纸上的墨迹被指尖捂得微热。忽然想起昨日贾母看戏时,苏州班子唱到这一段,杜丽娘水袖翻飞,台下一片喝彩,唯有自己鼻尖发酸——前世她总觉这戏词像极了自己的命运,如今再看,却觉得那“姹紫嫣红”原是藏在雪后的,只待春风一吹,便能漫出满园子的活气,连断井颓垣都能开出花来。

“姑娘,宝二爷让人送了盆绿萼梅来,说是刚从城外梅林折的,开得正好。”雪雁捧着个青瓷冰裂纹花盆进来,梅枝斜斜地探出来,缀着星星点点的白梅,花瓣上还沾着层薄雪,像撒了把碎糖,“焙茗说,这梅枝上有个花苞长得像兔子,特意挑来给姑娘瞧,还说二爷在沁芳闸那边挂灯笼呢,让您闲了过去瞧瞧。”

黛玉抬眼望去,果然见最末的枝桠上,一个花苞圆滚滚的,顶着雪,倒真像只缩着耳朵的小兔子。她忍不住笑了,指尖轻轻碰了碰花苞:“难为他还有这般心思。”话音刚落,就听见院外传来湘云的声音,脆得像冰凌敲玉盘。

“林姐姐!你看我带谁来了?”湘云掀着帘子进来,风卷着雪粒扑在她红绒帽上,身后跟着迎春,两人手里都捧着砚台,“二姐姐说要学画梅,我就把我那方端砚带来了,你看这石眼多亮,像藏了颗星星!”

迎春手里的砚台是普通的青石砚,边角都磨圆了,却洗得干干净净,砚池里还泛着水光。她见了黛玉,脸上微红,却不像从前那般躲闪,手指紧紧攥着砚台边缘:“我……我看妹妹画的梅好看,枝桠都带着劲儿,也想学,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学会。”

“怎么学不会?”黛玉起身把她们往暖阁让,紫鹃早已沏好了雨前龙井,茶烟在盏上绕成个圈,“二姐姐前日写的诗里,‘红梅朵朵开’那句,就很有画意。画画和作诗一样,先有了心意,笔底自然就有了精神。”她取来两张玉版宣纸,用镇纸压在案上,“咱们今儿就从最简单的圈梅开始,你看,这样蘸了淡墨,围着转个圈,就是花瓣了,像你前日剪的窗花似的。”

迎春握着笔的手还有些抖,墨汁在纸上晕开个小小的圆,像滴晨露。湘云在旁看得急,抢过笔来蘸了满砚墨,画了个大大的圈:“要这样!圆滚滚的才好看!”结果墨太多,晕得像团乌云,逗得两人直笑,迎春的笑声轻得像羽毛,却比往日清亮多了。

正闹着,宝玉掀帘进来,身上带着股寒气,斗篷上还沾着雪,手里却捧着个描金锦盒。“我猜你们定在学画,特意寻了样好东西来。”他打开锦盒,里面是块晶莹的墨锭,上面雕着缠枝莲,墨色黑中泛着紫光,“这是松烟墨,用黄山松脂炼的,磨出来的墨汁黑中带紫,画梅最有精神,是我托人从徽州带来的,据说前朝董其昌就爱用这个。”

他说着便帮黛玉研墨,墨锭在端砚上轻轻转着,磨出的墨汁果然带着点紫光,像揉了把星子进去。“前儿老太太说,初三要去清虚观打醮,让咱们都跟着去,说是那里的梅花开得最好,还有个梅林仙境,能赏梅还能求签,道长的签可灵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