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1页)
宝钗听得惊讶,手里的茶盏顿了顿:“这倒真是没想到,孙绍祖竟有这般转变。”孙绍祖那般跋扈,如今却能收敛性子,着实出人意料。
黛玉却没立刻接话,只是看向绣橘:“你再说说,孙绍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般待姑娘的?可有什么缘故?”她总觉得,人的性子不会凭空改变,定有缘由。
绣橘想了想,道:“回林姑娘的话,姑娘出嫁那日,琏二爷不是去送亲了吗?二爷私下跟姑爷说了好一阵子话,具体说什么小的没听见,但姑爷听完之后,脸色就变了,后来对姑娘就格外上心。还有一次,姑爷的母亲来院里看姑娘,跟姑爷说‘荣国府是百年望族,迎姑娘是金枝玉叶,你若敢亏待她,我第一个不饶你’,姑爷当时就应下了,说‘母亲放心,我知道轻重’。”
“原来是琏二哥的缘故!”宝玉拍着手笑起来,“我就知道琏二哥有办法!”
贾母放下信,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忍不住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好,好,这样我就放心了。迎丫头总算没白受咱们的牵挂。”她转头对鸳鸯道,“快把迎丫头带回来的年货分一分,给各院都送些去,也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正说着,贾琏掀帘进来了,手里拿着个油纸包,见屋里气氛热闹,便笑着问:“母亲和妹妹们这是在说什么?这么开心?”
“你来得正好!”贾母把迎春的信递给他,“你看,迎丫头来信了,孙绍祖那小子竟改邪归正了,待迎丫头好得很!”
贾琏接过信看了一遍,脸上也露出笑意:“我就说他不敢!那日送亲时,我跟他说‘迎春是我荣国府的姑娘,你若好好待她,往后两家常来常往,若你敢亏待她,我贾琏就算拼了这前程,也得让你孙家吃不了兜着走’,想来他是听进去了。再说孙家如今也需仰仗咱们府里的势力,他若真敢胡来,得不偿失。”
黛玉闻言,轻轻颔首:“琏二哥考虑得周全,既给了他威慑,也留了余地,难怪他会收敛性子。不过孙绍祖能坚持一个月不贪杯,还让姑娘管账,倒也算是有心了。”
“可不是嘛!”绣橘又补充道,“姑娘说,前几日她想给老太太和各位姐姐做些针线,姑爷还特意让人去绸缎庄挑了最好的云锦送来,说‘我夫人的手金贵,别用糙料子伤了手’。”
宝玉听得眼睛发亮:“那等过了正月,我跟琏二哥一起去孙家看姐姐!我还要把我新雕的木簪给姐姐带去!”
贾母笑着点头:“好,到时候让鸳鸯备些迎丫头爱吃的点心,你们一起去。”她看着窗外初升的太阳,暖意从心底蔓延开来——前世迎春的悲剧,是她心头的痛,如今这一世,看着迎丫头能得妥帖照料,她总算能松口气了。
宝钗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笑着对黛玉道:“看来咱们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孙绍祖能改邪归正,迎妹妹也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宝钗出阁
三月廿八,正是暮春里最晴暖的日子,荣国府从府门到梨香院,一路都挂着簇新的大红绸花,金漆的“囍”字贴满了窗棂与廊柱,连廊下挂着的鹦鹉,都被教着唤“恭喜姑娘”,满府里飘着熏香与喜糕的甜气,热闹得压过了院外的莺啼。
梨香院里,薛姨妈正坐在镜前,亲手给宝钗拨正凤冠上的珠串。宝钗穿着一身石榴红的蹙金绣袄裙,外罩石青织金镶边的霞帔,乌发被挽成繁复的飞天髻,只簪着一支赤金点翠的凤凰步摇——那是贾母前几日亲自送来的,说是当年她出嫁时戴过的旧物,如今传给宝钗,图个“福寿绵长”。
“我的儿,往后到了王家,可得好好照顾自己,遇事别总闷在心里。”薛姨妈的声音带着点哽咽,手里的帕子攥了又攥,“你哥哥虽不成器,但有我在,定不会让你受委屈。”
宝钗抬手握住母亲的手,指尖温软:“母亲放心,女儿都懂。王大哥性子稳重,又与我自幼相识,定会待我好。再说往后常回府来看您,咱们也离得不远。”她说得从容,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软意——以前她一门心思扑在宝玉身上,蹉跎了岁月,多亏黛玉点醒,她才看清王仁的真心,如今能得这样一桩安稳婚事,已是老天垂怜。
“姑娘,吉时快到了!”莺儿捧着一方绣着“鸳鸯戏水”的红盖头进来,声音里满是欢喜,“老太太和太太都在正厅等着呢,宝二爷和林姑娘也来了!”
宝钗点点头,由莺儿轻轻盖上红盖头。盖头下的光线暗了些,却能隐约看见地上铺着的大红毡毯,一路从内室延伸到院外。她扶着莺儿的手起身,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宝玉的声音传来:“宝姐姐,我给你送贺礼来了!”
脚步声渐近,宝钗停下脚步,就听黛玉笑着说:“你这贺礼再晚送,可就赶不上姐姐上轿了。”
紧接着,莺儿轻声对宝钗说:“姑娘,宝二爷送了个紫檀木的匣子,里面是他新雕的一套‘四季平安’玉佩,说祝姐姐往后四季顺遂。”
宝钗心头一暖,隔着盖头轻声道:“替我谢过二弟。也替我谢过林妹妹,前日你送的那盒‘合欢香’,我很喜欢。”
“姐姐客气什么。”黛玉的声音清亮,“往后你成了王家少奶奶,可得常回府来,咱们还像从前那样,一起赏花写诗才好。”
宝玉也跟着道:“是啊宝姐姐,等你回门,我还带你去栊翠庵摘梅花,就像去年冬天那样!”
听着两人真心的祝福,宝钗忍不住弯了弯嘴角——以前她总觉得黛玉是情敌,宝玉是归宿,如今才明白,卸下执念后,这样的兄妹情谊,才更长久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