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总有刁民想害朕(第3页)
但年轻人渴望出去看看,大家可以因此而吵架。
整个过程不需要持续太多时间,甚至可以用不欢而散的镜头进行转折,因为当电影走到二十四分钟时,进城比赛后,全家人会默契的为主角加油。
他们可以用镜头语言描述温馨的家!
他们可以用镜头语言描写大家的善!
而在这个时候,若是非要突出一个人的心灵升华,那只要把镜头对准第一个支持主角参赛的家庭成员就行了,让转变,融入故事!
好莱坞电影之所以强调节奏,那是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一个场景看久了就会疲劳,一段故事听多了就会乏味,所以,好莱坞的项目在创作时就会卡着时间切镜头,让观众在对一个景一段事失去兴趣前收获新信息。
这种操作,对于学过的人来说,是不难的。
但对于没学过的人来说嘛……
如果你有天赋,那你没学过也能写。
可有天赋这种事在好莱坞本身就是一件很扯淡的事。
能在好莱坞赚到钱的,那都是有天赋的。
可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写不出票房过亿的本子。
因为天才之间亦有差距。
而现在……
伊莎贝拉用升级流的方式给公路片加入节奏?
“伊莎,我认真的问你一遍,你确定这个故事是你写的吗?”
哥伦布面色严肃的望着伊莎贝拉,“thevoice的三段式构思是你自己想的?”
“用竞赛的方式切开公路旅途是你自己想的?”
这个当然不是伊莎贝拉自己想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好声音》这种点子肯定是来自前世的记忆啊!
昨天晚上,在想到唱歌比赛后,伊莎贝拉便觉得,前世,好声音那种赛区制的竞技流程挺适合电影展现的,于是她便抄了过来。当时她只是觉得《好声音》和公路片的结合挺有意思的,但现在,从哥伦布的反应看……这个点子好像还挺不错的?
“这个真的很棒吗?”
伊莎贝拉想要答案。
“当然。”
哥伦布点了点头。
“噢——”
伊莎贝拉开心了,笑着道:“导演,我可以向你保证,现在你看到的故事都是我自己写的,但,我也承认,比赛的流程有借鉴,就比如说……《谁能成为百万富翁》?”
《谁能成为百万富翁》是英国知名的竞赛类电视节目。
若是非要形容,《开心词典》就和它差不多。
参赛者只要连续答对15道题,便能拿走一百万英镑。
而想要登上电视参加大赛,你至少得先经过两关筛选。
第一关是电话问答,第二关是现场复赛。
前者指的是报名后,主办方会随机联系报名人,问三个问题;
只要回答正确,便能进入复赛。
后者指的是拥有复赛资格的人在线下的指定地点回答主办方的问题;
这一轮里,名次最高的人将依序登上电视。
虽然《百万富翁》的参赛流程也是升级制,大区制,伊莎贝拉写的《好声音》和它差不多,甚至你都可以说伊莎贝拉在抄人家的赛制,但,这不重要不是吗?
且不说架构相似这种事在好莱坞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