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第14页)
有理有据。
凌霄叹了一口气,“怎么,要是不说你还能跟我们打一架?”
慕清规没开口,只是轻巧挽了个剑花。
凌霄气笑了,气急败坏地抬手隔空点了点她,又到底还是叉着腰转开眼眸,轻声道,“我跟你五师兄入门不算早,很多事情确实也不清楚。”
“只是师尊交代我等,要盯着魔域的动向。”
慕清规眉梢动了动,她瞧着正组织语言的凌霄,没有说话只继续安静听。
凡人间流传着一句俗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不争峰上,因为逍遥子这个师尊是个跳脱人,众弟子也早当家。
没有说逍遥子不好的意思()
总之因为一些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原因,凌霄虽然是被逍遥子拢在袖子里带回去的,却是被二师姐拉扯大的。
那个时候凌霄还是一只小猫妖,被逍遥子揣在袖子里,就这么带回了不争峰。
那时候不争峰的大弟子就已经不太见得到踪影了,大小事宜更多是萧燕这个做师姐的在管。
彼时不争峰上还只有四个弟子,一个总是不见人影,另一个总是抱着一只狸花猫,剩下排第三的那位还在妖族等着度过幼年期,当时只是挂了个逍遥子弟子的名头。
而等到再几百年过,凌霄化作了人形,山头上也排了五个齿序。
大师兄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二师姐也跃跃欲试着下山游历,只剩下他带着闷葫芦一样的五师弟,跟同样闷葫芦的三师姐抬头不见低头见。
一直到某个清晨,那时候正是仲夏,是绿荫浓浓铺了满阶的时令。
后知后觉的,直到过了快两三个月,凌霄才想起来,那一天不只是阳光最好的一天,就连当天晚上的月亮都似乎格外的亮。
就在那天,外出游历的师尊逍遥子带回来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孩子猫一样睡在他的臂弯,简直就像是当年的凌霄。
也是那一天,不争峰多了一位六弟子。
从那时候开始,总不见人的大师兄回来了,师尊也时时坐镇,就连碧虚其他几位大有名气的长辈们也来的更勤了些。
这种微妙的变化要现在的凌霄来看,那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当时的他太年轻,只满心又欢喜又好奇地看着自己小师妹。
人类的幼崽那样小那样软,他握惯了剑的手都不敢碰,生怕自己会蹭坏幼崽柔软的脸颊。
师门中一群人拉扯着一个孩子长大,如今剑道第一人的头发被她乱糟糟地扯过;在外剑压山河的大师兄被她咬过手指;同样盛名在外的二师姐和三师姐一起在她的哭声里手忙脚乱。
而他跟五师弟,一轻一重的两把剑,跟在一个满地乱爬的孩子后面连大气都不敢出。
这之后,逍遥子握剑的手牵着她蹒跚学步,每个人的剑柄都被她啃过,留下一串口水痕。
她的第一柄木剑就跟现在兰祈的一模一样,小小一个人抱着剑,在看到大师兄随着剑气四散的灵力雪花时眼睛亮晶晶的。
每个人都教过她,每个人都不遗余力。这是他们的小师妹,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孩子。
她初学剑,悟性好得吓人,才那么大一点的孩子,见过一遍的剑招就能完全记下,完整打过一遍后就熟练地像练了上百遍。
这是天生该学剑的根苗啊!
当时二师姐这样感叹,凌霄也深以为然。
现在想想,那时候师尊的叹息就很有一些端倪。
这之后几轮春秋过,柔软的手掌被一次次磨破又愈合,手中的剑茧最终融进了血肉,看不太出来,但一摸就知道。
她再也不会为了飞雪而惊讶,她立在雪中,一步一步走到了不争峰的山巅。
清静无为、不急不躁,像是连天道都认可了这份心性,突破的速度放眼整个修真界都无人能及。
这是合该修道的根苗啊!
这次连凌霄都察觉出不对劲了。
也是那时候,不争峰上五个弟子纷纷下山,带着师尊的命令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那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孩子,该多狠的心肠,才能放任她走向一条注定毁灭的道路?
凌霄看着眼前的慕清规,她长大了,亭亭玉立,已经是别人的师姐。
“小六,”凌霄叹了口气,像是当年的师尊一样,“莫问莫思莫论,很多东西不去追究方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