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30(第2页)
——真以为自己长大了,哪吒就不会坑你玩儿了?
她看了眼窗外,问道:“什么时辰了?焱儿放学了吗?”
父母都不靠谱,她这个做师祖的,得教教可怜的徒孙怎么和韩非相处。
大部分结巴都是心理问题,只要心理上转变过来了,说话的速度再慢一些,以韩非的毅力,克服的概率很大。
只是这个时代,没人知道这些,自然也就没人提点韩非。
这个人情,就让嬴焱送吧。
=====
再说颖川侯找不到韩非,想要托人打听,却又苦于求告无门。正在焦急无措之时,两名甲士和四名家仆直接进了韩非的家门,进门就问:“谁是石沆?”
“小人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青衣老仆走了出来。
其中一个家仆拿出一块玉佩送到石沆面前:“吾等乃是李客卿门下,奉命来替韩大夫收拾东西。你看看都需要收拾什么,收拾完了之后,也一起跟着走。”
石沆茫然,小心翼翼地问:“不知这韩大夫是……”
那仆人道:“就是贵主人非先生,我家主人将他举荐给了大王,大王已封他做了中大夫,另赐宅邸。”
一直被无视的颍川侯终于忍不住了,走上前来问道:“诸位,你们是说秦……哦,是大王,大王封了韩非做中大夫?那考官的事怎么办?”
那仆人皱了皱眉,不悦道:“这位贵人,科举乃是朝廷大事,又岂是我这一介仆从能够议论的?”
说完就不再搭理他,只催促石沆赶紧带着他们去收拾东西。
石沆得知自家主人发迹,喜得无可不可,连连点头,手足无措地带着四个仆人进了内室,把韩非常用的东西和少量财物收拾了出来,只打了两个包袱。
“诸位,就这么多了,咱们这就走吧。”
一行人无视了颖川侯,出门后登上牛车,扬长而去。
颍川后气得直跺脚,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回到自己家里,把剩余的韩国宗室都聚集了起来,商议补救的办法。
虽然这些人不是个个都草包,可再想找出像韩非那样的大才,却是不可能了。
有人提议把五代为相的张家也叫过来,立刻就有人反对:“不行,不能找张家。他们家那个张良,当初新郑城破时独自逃跑也就算了,还跟楚国、魏国那些混在一起商量着抗秦。这也就罢了,还被秦国人给抓住了。若说秦人毫无芥蒂,你们信吗?”
众人沉默了一阵,再也不提找张家的事。
韩非投秦之事,不止在韩国旧人中炸了锅,在其余五国的旧人里掀起了老大波澜。许多自认有才之士都蠢蠢欲动,却苦于不像韩非那样有同学举荐。
但这些人已经决定了,要参加这次科举。
若是有人要骂,那就骂韩非去吧,都是他带的头。
五日之后,考官选拔考试正式开始,各家都送了三、五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去参加考试。
由于人数不多,当场考试,当场批阅,当场就把结果宣布了出来。
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得胜者乃楚国春申君黄歇。
如今楚国已灭,受封于楚国的黄歇,自然也不是春申君了。嬴政念在他声名远播的份上,给了封了个伯爵,依旧沿用了原本的封号,是为春申伯。
封地是没有的,倒是每年有食邑一千五百石,只比原楚王现寿春侯少了五百石。
也是因此,寿春侯对他又是心怀忌惮,又不得不放下身段拉拢,只为了不失去在楚国旧人间的话语权。
可实际上,楚国灭亡之后,黄歇已经没什么心气儿了,虽然没像赵国平原君一样直接病逝,这也是活一天算一天,行尸走肉一般。
还是得知秦国要在六国旧贵族间选拔一位副考官,黄歇意识到自己的政治生涯并没有彻底结束,才慢慢恢复了生气。
这次考试,规模比上次大得多,赴考学子的阶级参差不齐,却能坐在同一个考场中,不免影响了许多人的心态。
有人愤怒,有人失落,有人膨胀,也有人看清了什么。
就在科举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廷尉郑措,直接越过了左相庞雎,被提拔为右相,有总领百官之责。
至于她的廷尉之职,则是由副考官杨攀接任。
先前因着郑嘉的缘故,蜀系的官员一下子老实过头,除本职工作外,绝对不敢乱伸手。以至于嬴政忽略了郑措这个人才。
直到郑措在郑嘉的指使下,把他的“二桃杀三士”之计施展并延伸得近乎圆满,嬴政才一拍脑门:“寡人怎么把她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