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第7页)
杨戬笑道:“弟子平生所见女子中,唯吾母与扶荔师姐最为出众。弟子斗胆,借她二人形貌出山,必定斩妖除魔,多行善事,不堕了她二位的名声。”
听到这里,玉鼎真人明白了:我徒儿这是要下山去积攒功德呀!不错,不错,小小年纪就有这般觉悟。
第154章哪吒入周
时间就在杨戬一边修行,一边积攒功德;哪吒一边修行,一边适应身高;扶荔一边修行,一边发展蓬莱中一分一秒过去。
直到某一天,她收到了来自西岐的新消息,是姜子牙发过来的。
姜子牙:老师,昨日西伯侯出城狩猎,我与师叔已顺利和对方接洽,西伯侯以香车载我二人,亲自拉车八百步,我二人已随他入了岐邑。
扶荔就知道,周原与朝歌的战争,要正式拉开序幕了。
虽然姜子牙的营销能力极强,他和申公豹又都有真本事傍身,在进入岐邑之前就已经取信于西伯侯。
但只是西伯侯知道他们的才干还不够,远远不够,岐邑乃至整个周国的贵族,对这两个平民出身却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新贵,非但不服气,还带着些微妙的敌意。
在姜子牙和申公豹没来之前,文官之首是大夫散宜生,武将之首是西伯侯的亲弟弟虢仲。
可他们俩一来,文官之首就成了申公豹,武官之首就变成了姜子牙。
凭什么呀?
两个毫无根基的平民,据说还是从朝歌逃难过来的,就算有些才能,得到了君侯赏识,也该从小官做起才是。就算是破格提拔,给个下大夫的职位也就顶天了。
西伯侯之所以一上来就把他们安排在百官之首,一方面是因为两人的确才能出众,另一方面也是试探他们调和上下的能力。
这二人才一见面,就说天下将乱,要助周国得天下,姬昌自然不可能放他们走。
周国与夏朝同出一脉,当年商汤灭夏之后,对他们这些夏朝后裔大肆打压,他们姬姓祖先更是东躲西藏,颠沛流离数百载。
好不容易到了亶公时代,带领族人逃到了周原,他们这一脉才算是有了安定的生活。靠着和商人交换来的小型铜器,自己熔铸之后做成兵器,慢慢积蓄了力量。
可他们并不敢轻举妄动,一直隐忍到了武丁时期,趁着武丁收拾势力庞大的殷商贵族,他们抓住机会,甘愿给武丁做狗、做杀人的刀,周原才成了他们名正言顺的封地。
到了他祖父那一辈,武丁遗留的威望消退到了尾声,天下诸侯重新骚乱起来。周国君臣觉得时机已到,就开始造势养望,为取代殷商做准备。
他们隐忍了那么久,准备了那么久,绝对不允许出任何差错。
像姜子牙和申公豹这样的人才,姬昌肯定要留住。
如果他们能压服百官,就让他们做百官之首;如果他们压服不了,那姬昌就有了正当的理由,让他们从下大夫做起。
下大夫已经算是中阶官员了,让他们从这个职位做起,等于是再给他们施一次恩。
虽然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师叔,但他们两个在一起时,一直都是以姜子牙为首。
以扶荔对姜子牙的了解,面对这种复杂而微妙的局势,他会选择最简单粗暴的破局之法:发动一场战争,通过战争展示自己的实力,顺便收拢兵权。
枪杆子里出政权。
只要兵权在手,就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就说明
手里的兵权还不够。
扶荔微微一笑,给姜子牙回了一句:等打完了第一场胜仗,再来通知我。
片刻之后,她又发了一句:上一条你就当没看到,我会发给你申公师叔。
姜子牙秒回:徒儿明白。
——申公豹终究要独立走到台前,他不能一直以姜子牙为主。
而姜子牙是个全才,申公豹却有些偏科。他学得最好的,是处理琐碎的政务。
他们两个要在周国朝堂相互依存,就必然得各有长处。那么文武都学得极好的姜子牙,就得退让一步,着重展现自己在带兵打仗上的天赋。
作为理政之才的申公豹,就得学会独自做主,学会靠自己稳定大后方。
得到到了姜子牙的回复,扶荔从通讯录里找到申公豹,把先前那条信息重新编辑了一番,给他发了过去。
申公豹回复得也很快:是,小弟明白。
半晌之后,又回复了一条:师姐,我可以告诉子牙吗?
扶荔:你自己做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