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第5页)
扶荔和太乙真人对视了一眼,把人都悄悄退了出去,把空间留给了这对久别重逢的母子。
母子二人坐在一起,殷华仔细询问了哪吒这几年在地府的生活,得知他并没有吃大苦头,悬着的心才放下了几分。
随后,她就给哪吒说他两位兄长的事,老大金吒跳脱,老二木吒稳重。他们俩资质都不算高,好在心性宽厚,不会像李靖那样妒忌比自己优秀的人。
提起李靖,母子二人都沉默了许久。还是殷华打破了尴尬,告诉哪吒:“你父亲……李靖他已经死了。戴真人得知你的死讯之后,就杀了李靖。”
哪吒沉默半晌,才垂着眼睛开口:“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姐姐跟我说过。”
——但姐姐杀是姐姐杀,我早晚也要杀他一遍……不,杀他十遍百遍,方解心头之恨!
第153章杨戬拜师
殷华并不知道哪吒的心思,哪吒也不想在母亲面前暴露对生身之父的恨意。
他了解母亲的为人,知道对方是个温柔宽宏又有担当的女子。像母亲这样的女子,不该陷在他们父子之间的恩怨里,她该有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只是,母亲乃殷商宗女,他却要助周灭商。他们母子二人,难道还要兵戎相见吗?
想到这些,哪吒就觉得难受,慢慢的连说话的兴致都没有了。
知子莫若母,殷华又对哪吒的事格外关注,如何不知他在纠结些什么?
她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爽朗道:“常言说的好,战场无父子,自然也无母子。将来你我各为其主,若是战场做敌,谁都不要留手。全力以赴,就是给对方最大的尊重。”
“娘亲。”哪吒猛然握住她的手,“你就不能和我一起去西岐吗?如今的大王荒淫无道,根本就不值得你效忠。”
殷华笑叹道:“真是个傻孩子!为娘效忠的哪里是大王?我效忠的是成汤江山呀!”
她脸上露出追忆和痛惜:“六百年前,武王成汤带领天下百姓,推翻了独夫夏后氏的统治,建立了国泰民安的大商。成汤六百年基业呀,谁能想到,武王的后人,也会变成独夫?”
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从冀州苏护之女入宫?
不,早在女娲宫进香之日,世人便已知晓,大王昏聩得无可救药了。
但殷华仍然记得,帝辛刚登基那几年,是何等的英明神武。她与李靖私下里提及,都免不了惋惜帝辛生不逢时,不能像武丁一样力挽狂澜。
其实直到现在,她仍不愿意相信,世人口中耽于美色,滥杀忠臣,昏聩刚愎的商王,是她认识的那个帝辛。
但脑子里又会有另一个声音反驳:怎么不会呢?负重前行那么久,有心变革却无力回天,大王也是会累的。或许大王就是看不见希望,累了,摆烂了。
哪吒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母亲,只能紧紧抱住对方,企图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她。
分别的日子很快就来了,李靖已死,朝歌那边也传来了诏书,让宗女殷华全权接手陈塘关一切军政。
殷华不能在玉琼山久留,哪吒也不想再回陈塘关去。送别了母亲之后,他就跟着太乙真人回了乾元山,扶荔把他们送了回去。
原本她是要陪着哪吒在乾元山住些日子的,但很不巧,才住了两天便收到了玉鼎真人的信息,请她务必到玉泉山一行。
玉泉山有谁呢?
瑶姬公主的一儿一女,杨妙君和杨婵。
杨婵也就罢了,杨妙君可是封神之战的关键人物,她当然得多关注几分。
到了玉泉山之后,她才知道,玉鼎真人之所以请她去,是让她做见证,要收杨妙君做徒弟。他还给杨妙君取了个新名字——杨戬。
好,熟悉的名字回来了。更熟悉的“二郎真君”的名号,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至于杨婵,她如今已经不在玉泉山了。兄妹二人到玉泉山不久,女娲娘娘便派了金宁仙姑前来,把杨婵接到了不周山。
玉鼎真人道:“杨戬身份特殊,拜师不好大张旗鼓。但若是连一个见证的人都没有,也未免太过寒酸。
我问了他的意见,是他要请那日力战金乌救他们兄妹的人,我就把师侄请来了。”
扶荔看着杨戬,笑问道:“杨师弟,你那天不是晒晕了吗,怎么知道不是玉鼎师叔救的你们?”
杨戬看起来已经是个成年人,其实还是个孩子,只是中了天蓬元帅的“催龄掌”,被迫长成了而已。
但他的神情很是沉闷,言行举止也无半点稚气,一板一眼地回答扶荔:“回师姐的话,我们兄妹二人有宝莲灯相护,那日并没有完全晕过去,只是严重脱水,没力气睁眼,也没力气说话。”
“不用这么严肃。”扶荔笑道,“你也知道,我是截教的,没那么多规矩。”
杨戬不为所动,仍旧一板一眼:“师姐是截教的,小弟却是阐教的。师姐入门早,又是救命恩人,小弟理应敬重。”
见玉鼎真人还在一旁欣慰点头,扶荔就知道,杨戬不是自己能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