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苦命的蒙家兄弟(第2页)
“不至于,太子还是很聪明的。”
“他若是不聪明,我就不用担心了。”
“也是。”
蒙恬平复了一会跌宕的心情,不得不为太子的安全加码:“那臣恳请抽调一些中尉军。”
“太子的卫尉约有上千,都是他从中尉军选锋出来的,你见过吧?”嬴政问。
“臣见过,臣当时在场。”蒙恬肃然道,“皆是中尉军最好的男儿。”
那是,选锋李世民可是专业的。
上万人往那一站,他目光一扫,就能一眼相中体格最强壮、意志最坚毅、目光最有神、状态最优秀的,甚至于瞅两眼对方站立的姿态,哪怕那人空着手,都能精准地推测出对方擅长什么,是刀枪剑戟,还是弓马骑射。
就跟种了几十年菜地的老农去逛一圈菜园子,马上就摘走了园子里最漂亮最新鲜的瓜果,一个也没有选错过,蒙恬当日全程陪着,都为他的眼光毒辣而心惊赞叹。
中尉军本就是大秦最精锐的军队,太子从三万中尉军里拔尖拔出来的一千人,装备了最好的马、最好的铠甲、最好的武器,在上林苑亲自训练了一年,这带出去要是不能以一敌十,李世民能把脑袋摘下来当蹋鞠踢。
但蒙恬还是不放心,他又要了两千人。
“王上莫要嫌多,实在是太子身份不同寻常”他刚解释了半句,嬴政就打断道,“不多,应当的。”
秦王怎么会嫌多,要不是人太多会引起更多注意,适得其反,他恨不得打包个两万军队,一路护送太子劳军。
这事差不多就这么敲定了,剩下的也就是路线和细节了。
商量了半天之后,蒙恬忧心忡忡地离开了,嬴政才想起他一开始牵太子过来其实为了讨论迁宫的事
这孩子转移话题的能力太强了,硬生生把嬴政的注意力带偏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瞪了太子一眼。
“怎么了?”李世民连忙坐正,一副无事发生、我什么也没干的样子,跟小黄猫悄咪咪去推桌上的杯子,被发现之后,偏开头舔舔爪子,若无其事的表情一模一样。
“奉常算过,明日宜迁居,你可准备一下,往立政殿搬。”
立政殿,这个名字太熟了,但却不是李世民起的,而是嬴政提出来的,巧合的简直像是天定。
立政二字,充满秦王对太子的期望,政治味道太浓,与“北辰”“麒麟”遥相呼应,父子俩都很喜欢。位置也非常好,处在这两殿之间,离章台宫也不远,方便嬴政找他,也方便上朝和处理公务。
太学这两年去的少了,更多的时候李世民都泡在中尉军和上林苑,跑马演练,昼夜行军,在山林河谷模拟战法,与他的卫队建立默契。
有时会看见那只眼熟的白罴,趴在树叉上做平板支撑,双掌托腮,眺望远方,悠闲得像个神仙。
晴天也挂树,雨天还挂树,除了饿时下来,一屁股坐竹林里,啃一堆竹笋嫩竹,吃一阵子,肥胖的屁股挪一挪,换个地方接着吃。
“真闲啊。”李世民下了马,感叹道。
“这玩意儿能吃不?”太子卫率李信浓眉大眼但贼眉鼠眼地问。
对,他叫李信,就是那个直接导致嬴政向王翦撒娇,创下了千古名场面的李信。
李世民选锋的时候,拿着名册一一询问核对,问到他的时候,自己都愣了。
其实想想也正常,李信的父亲是秦国南郡守李瑶,封狄道侯。李信出身武将世家,跟蒙恬王贲都差不多,都是军二三代,那他年纪轻轻就进入中尉军当裨将,实在是太合理了。
如今王翦他们在外戍边,正是年轻将领冒尖的机会。
不过对李世民来说,更微妙的是,李信好像跟他们家有关系。族谱往上叙的时候,叙到了李广、李超和李信。
虽然不知道真的假的,就当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