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第1页)
转眼间,殷玉抱着玉玺走到照山白身边,问道:“照丞,如果朕走了,你能替朕守住上京么?只要你能守到朕班师回朝,你想要什么赏赐,朕都给你。”
照山白后退三步,俯身作揖道:“臣无能,无所求,望陛下三思。”
“朕只有这一次机会了。”殷玉把玩着玉玺,似笑非笑,“朕想再见见他,哪怕只有一眼。朕真的只有这一次机会了。朕想成全自己一回。”
照山白恨不得磨破嘴皮,却终究拦不住殷玉,最后,他替天下的百姓跪在宣政殿中,再一次劝道:“陛下,臣恳求您,不要离开上京。”
“莫要再劝了,朕心意已决。”殷玉道,“朕不会降罪于照氏,朕也不会去否认他的身份,因为朕希望他活着。如果他真的是朕少时认识的那个人,也许,他比朕更适合做这个皇帝。”
下雪时的天总是格外明亮,即使没有太阳,也会让人觉得远方的天,能一眼看到头。
他又把自己困住了。
四方的高墙似一座囚笼,把他困在了里头,而“毒蛇”在他的肉|体中埋下的毒素,一点也不比儿时中的蛇毒少。
从前玩伴笑他是个瘸腿皇子,如今天下人笑他是个瘸腿皇帝。他因为那颗不甘又好胜的心成为了帝王,却也因此深深地败给了自己。
殷玉告诉自己,最后一次,他要逃出去。
史昌十二年,殷玉第二次御驾亲征。
苍穹之下,京畿北郊,天地肃然。
殷玉穿上金甲,接上沉重的假肢,骑着一匹八骏马,走在宽大的军路上,接受万民跪拜。
出征之前,他站在九华宫中,望着屏风后若隐若现的画像,将一枚玉佩放进了怀里。
这是殷玉此生唯一一次虔诚地向天神祈祷,他自知此行凶险万分,所求所愿难以实现,却还是卑微地祈求天神赏赐给他一个机会。
他不能败,这一战,他必须赢。
殷玉带走了七万禁军,仅仅留下三万驻守京畿。上京至晋州快马兼程也要半月才能赶到,殷玉带兵出征后数日没有传回消息,一时之间,上京城中,人心惶惶,百姓难以自安。
第十五日的时候,比大军抵达晋州的消息更先传入上京城的,是郢荣王谢柏宴要在王都与姝月公主大婚的消息。
一念缘(一)
殷玉此番御驾亲征,带走了身边所有的亲信。杜忠凛主动请命随军一同前往晋州,他并不是怕军中没有运筹帷幄的军师,而是怕殷玉容易行事过激,无人能拦住他。
大军行进缓慢,到第十日的时候才刚刚行至双云岭,不巧遇上大雨,山中多滑坡和落石,行军相当艰难。
大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数日行军,殷玉的腿与几十斤重的机械假肢摩擦后擦去了几块肉,泡水之后发了炎,半条腿肿成了牛腿,连裤子都穿不上了。
军帐中,张公公跪御案前,替殷玉往伤口上抹着药膏。
杜忠凛在一旁等张公公上完了药膏,上前道:“陛下,雨太大了。山道中处处有落石,今夜进山若是遇到落石与滑坡,恐怕十分危险。臣以为,不如回撤到山外村寨,等这场雨下完了,再行军不迟。”
殷玉抵着眉,微微睁眼,道:“不迟?”
这时,一老一小掀开门帘走了进来。来人是平阳郡太守席力阳和他十七岁的儿子席岑。
老子还没开口,儿子便先说话了。席岑道:“陛下,臣以为杜大人所言不妥。”
他指着沙盘,解释道:“平阳四周多山,且双云岭的地势险峻,这场雨势必会将部分狭小的山路冲断,而大路必定会变得泥泞不堪。趁现在山路尚且平坦,不如加快行军的步伐,尽快走出山地,出了双云岭,路便好走了。若是一拖再拖,怕是行军只会难上加难。”
这番胡倒是正合了殷玉的心意。他抬头,扫了席岑一眼,又扫了席力阳一眼,对席力阳道:“这是你儿子?”
席力阳道:“回陛下的话,这正是犬子席岑。”
殷玉点头,打量着席岑,问道:“双云岭的地势你可熟悉?若是今夜冒雨走山路,明日一早能否抵达晋州南部边城。”
席岑道:“陛下,臣自有虽父亲清剿平阳周围窝藏的山匪,早已对双云岭的地形地势了如指掌。陛下若是信臣,臣愿意在前方为大军开路。今夜快马加鞭的行军赶路,明日一早必定能抵达晋平关,过了晋平关,便到了晋州。”
“好,好!”殷玉大笑两声,“朕允了。就依你所言,加快行军,不能停!”
话音刚落,一旁收拾纱布的张公公猫着腰,老泪纵横道:“陛下,请您万万要注意龙体哪!您日夜兼程,又冒着雨,只怕”
殷玉咬牙锤了锤腿,怒笑道:“怕什么,朕这条断腿,烂了就烂了。朕没了腿,照样能打仗!”
席力阳见自己的儿子在陛下面前露了脸,还得到了陛下的赏识,一边陪笑,一边大赞“陛下英明”。
军帐之中,只有杜忠凛一个人在心里犯愁。殷玉想收复失地,想打胜仗本不是一件让人犯愁的事,可坏就坏在他心太急,过于急功近利。
行军打仗不能行错一步,一步错,步步错,便是万劫不复。
杜忠凛很清楚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在一众阿谀奉承的官员捧腹大笑的时候,他冷着脸,再道:“陛下,纵使今夜要行军赶路,也必须在平阳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平阳。”
早先萧慎的黑鹰军突袭纵锦关的时候,平阳的守备军已有三分之二被调去支援临边郡,纵锦关失守后,那部分守备军便留在临边郡,抵抗萧慎的大军。现如今蒙苛攻破纵锦关后,非但没有深入,反而掉头去打裕昌关,与郢荣一同,对晋州两面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