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3页)
长平自觉是天底下唯一被无尽宠爱的女孩儿,欢快地钻进了马车,等老祖宗一拍车架,连车带马隐着身形飘飘而起,她躺在车里同鹦哥哼起了歌。
县城离庭州城颇偏远,待车马入了城门,正好赶上欢庆,迎面扑来的俚语乡音将长平砸了个晕头转向。
所有人都在欢庆,她蹲在墙角发现庆典上的唱诵祝赞她一个字都听不懂,整个人恍恍惚惚看手舞足蹈的人群仿佛个个都在撒癔症;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猜谜,摊主口若悬河,她却仿佛在听天书。伊珏说予她听,她猜到了谜底,旁人却听不懂她说的官话;
于是买物什时长平捧着钱袋让商贩自取,对话则凭四肢乱舞鸡同鸭讲;
若逢对话不通,又手舞足蹈还不够明晰对方意思,外加周边人多又嘈杂,这时候摊主与长平便要互相扯起嗓子大声嚷嚷,似乎谁嗓门大谁就说得清楚一般,互相喊的面红脖子粗,喊到人群里能听懂官话和乡音的人忍不住站出来替他们沟通。
伊珏和白玉山躲得远远地看了好喜庆的一场热闹,笑的毫无长辈应有的模样。
第二天便哑了嗓子的长平坐在车架上握拳表示绝不放弃,安排自己白天在马车里吃吃睡睡,曰养精蓄锐,待晚上再与那些陌生小镇好生“叙一叙情谊”。
她便一路哑着嗓子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一天算是年节里最后的热闹,最热闹的城自然在长平长大的地方。
刚入城,熟悉的话音落入耳中,长平“嗷”地一声从车厢坐起,热泪盈眶,她终于可以不扯着嗓子与人嘶嚎了。
花灯猜谜杂耍舞龙狮,迎上元节天官赐福游神祈祝,敬佛的走花灯街,崇道的随花车游神——信什么不重要,要的是热闹,随着四坊的舞龙狮队从各自坊门出发,人流在主道汇合,提着花灯跟着花车在锣鼓琴笛的喧嚣里唱着祝歌绕城环行,绕城三匝,再放河灯,赏焰火。
长平戴着面具背着苏栗,提着花灯用哑嗓唱着歌,沈杞也戴着面具,离她不远地挤在人流里,同样提了一盏荷花灯。
他们快走到城门时不约而同地抬头看了一眼路边的酒楼。
紧挨着大道的酒楼今晚也灯火通明,沿街的窗户俱是大敞,窗边两个未曾戴面具的人举着点心冲他们笑,笑完随手抓了一把彩色绒花抛了下去。
绒花比鲜花重,落在人群很快被分走,女子们簪在鬓角,男人们簪在冠旁。
抢到绒花的人流不约而同地停下歌唱,仰头用脸上五花八门的傩面后两只笑没了的眼冲他们摆手祝好。
伊珏也冲他们摆摆手,祝福话还没说出口,略停了脚步的人群就被推着流走了。
锣鼓钟盂声随着花车和舞狮队远去,城里人声依旧鼎沸,大多是年幼的孩童被长辈带着坐在摊间吃一碗刚出锅的糯米圆子歇脚,一边等游神的队伍再绕回来。
伊珏看着下方画糖人的摊前围着的一群小豆丁,扭头问白玉山:“糖人要不要?”
白玉山也伸头往糖画摊子上看了一眼,视线落在其中一个矮胖胖的小孩儿身上停留一瞬,“要两个,”白玉山伸出两根手指比给他看:“吃一根拿一根,馋一馋小孩儿。”
他既发了话,伊珏无有不从。
一个银锞子换了八根大糖人,伊珏还深怕烛火不够通明,他不能完美执行自家美人的意思,让孩子们看不清他手上糖人有多大多漂亮,特特将胳膊放低地从每个眼巴巴的孩子面前走过,背过身又将糖人高高举起,一路举进了酒楼。
待落座到窗户前,将白玉山的那根递给他,剩下的全部将竹签扎进了窗沿。
游街唱歌的长平和沈杞再次路过楼下,惯性地抬头望向窗户,一眼看见的便是被烛光照射的闪亮亮地一排糖人。
他们两个一个敢说一个敢做,这把子年岁了还要弄鬼,着实般配。
白玉山啃着糖人啃一口便要笑两声,歪头看着楼下抱着长辈大腿指着他们这扇窗户的小孩儿们,咔嚓咔嚓啃的更欢了。
尤其被他着意盯着的小孩儿,分明感受到来自陌生大人的恶意,瘪了瘪嘴,又懂事地努力地往上提嘴角,提不过一瞬,嘴角又陡然瘪下去,眼底冒出两泡泪。
“这是什么过节?”伊珏不甚理解地问:“连小孩儿都不放过。”
白玉山嚼着齁甜齁甜的糖,望着楼下的小孩儿,哼了一嗓子指指点点:“‘以色侍君不得长久’、‘君子有节当有所不为’、‘帝幸将如狎天下’、‘君无道则臣不臣’……你友人莫家后嗣。”
嚯——好大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