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57(第3页)
王斌说:“正欲东巡,永王是铁了心要和陛下决裂,眼下您和叛军之间战势胶着,他不救睢阳也就罢了,竟还趁机东巡意图收取金陵,割裂南北,与陛下分而治之,所行实在是令人不齿。”
李觅仍旧一身布衣,抬起头冲王斌微笑,说:“劳烦取天子敕令。”
王斌望了眼李绍,不解问:“先生是要……”
李绍与李觅心有灵犀,来到案几前,取下毛笔沾过墨汁,道:“太衍是想下敕令李嶙退回蜀中。”
王斌说:“只怕一纸诏书阻止不了永王东巡决心。”
李觅开怀一笑:“永王自然不会听,可这敕令必须要下。”
李绍抬起眼帘:“他若是不遵,便是谋逆。”
王斌顿时了悟,道:“诺”取了敕令在案几上铺开,又听李绍道:“把高适叫来。”
这么晚了?王斌心中犹豫,却也不得不照做,转身撩开帐帘又放下,回头道:“还有个好消息,奴婢想陛下听了应当会感到高兴。”
王斌说:“从江淮投奔而来的士人口中得知,元桃没有事,她随永王到了江淮。”
李绍落字的笔稍稍停顿,他看着绢帛上黑色的字迹,沉默片刻,继续书写下去,道:“朕知道了”王斌走了,帐子里也静了,执戟的士兵影子投射在帐子上经火光一照拉得狭长。
李绍听着漏刻里滴滴答答水声,将毛笔置回砚台边,他得知元桃还活着,那始终绷紧的心弦仿佛松了,只要她没有被留在长安城里就好,至于是来朔州找他,还是随着永王至江陵,于他而言并不重要。
眼下他面临的是更严峻的形势和更艰难的处境。
“陛下这是想她了”李觅开玩笑道。
李绍闻言笑了笑,没有否认。
李觅说:“陛下如此急于攻克长安,除了是为匡扶社稷,也是想要快些找到她。”
少顷,王斌带着高适过来,高适显然是从睡梦中被叫醒的,顶着一头乱发仪态仍旧端庄,叩首行礼:“陛下”
李绍伸手扶住高适手臂:“不必多礼”
高适起身理了理仪容,幽暗的烛火给李绍镀了层柔和的光:“深夜召高公所谓不过一事。”
高适说:“
可是为永王东巡一事?”
李绍说:“高公眼光果然锐利。”
李觅说:“高公自蜀地而来。远赴陛下,听闻与奉命同永王镇守江陵的宗族李羡是旧友,对于永王一是可有独到见解?”
“臣无无意谄谀逢迎,只一句话。”高适如实说道:“永王作乱,难成气候。”
高适说:“永王少年意气,心无城府,胸少韬略,以唐廷讨叛之名,行割据分裂之实,断难长久。”
……
天气逐渐转凉,杨骁叫上元桃去江陵林子里打猎,山林里仍旧一派青葱景象,流水潺潺,水网交错。
杨骁双手提着山鸡野兔,满载而归:“荆楚之地果然富饶。”再看元桃孤零零骑在马上,半只猎物也无,道:“你不会打猎吧。”
元桃勒着缰绳往溪水边去:“我不用打,安阳郡主打的已经足够了。”
杨骁笑了笑:“生把火,我们把这兔子烤了。”
架起火,两人围着火堆而做,杨骁用匕首将粗木枝削成尖穿过野兔置于火上烤:“皇叔走了,你知道吗?”
“皇叔?你是说李羡?”元桃将兔皮清洗干净,挂在树梢上晾干。
杨骁将烤兔肉在火堆旁翻转:“自从卢挽风说李嶙要东巡以后,他就离开了,沿着蜀地一路往西北奔向如今的皇帝。”
元桃有所耳闻,撩起裙摆席地而坐:“永王拥兵五万,却不救危如累卵近在咫尺的睢阳,已经引起军中将士愤懑。”
杨骁说:“卢挽风所提东巡不过为一己私欲,以备来日和陛下分庭抗礼。”野兔表面已经烤熟,杨骁撒了些盐粒将熟肉割下来给元桃:“卢挽风目光浅薄,此举更是失了人心。”
元桃用手撕下肉:“好烫”
杨骁说:“你莫不也去追随陛下好了,毕竟是正朔。”
元桃撕下一条熟肉放入口中,并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