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听不懂(第2页)
他的精准地点在记录本上,温升曲线的一个拐点。
“这个温升加速点,结合你们安装记录里缺失的关键环节。”
张仲民拿起另一份文件,指著其中一行字跡潦草模糊的备註。
“这里提到底座找平后復紧。刘工,復紧时,主轴承的预紧力是怎么调整的?调整后的实际数值是多少?原始记录里,这个关键数据似乎是一片空白?”
刘工一愣,急忙翻找起旁边一摞更原始的记录纸。
“啊,找到了。”
他解释道:“有调整!当时底座找平后重新紧固,为了图稳当,怕松,预紧力……比设计值调高了大概5%。这个数据……”
他声音越来越小,带著惭愧和不安。
“我们后期分析,觉得5%的偏差不大,可能影响有限?就没特別標註。”
“5%?”
张仲民摇了下头,然后起身走到墙边掛著的结构图旁。
抄起一支粉笔,在上面不停地勾勒。
“在承受巨大衝击载荷的天车主轴应用上,这5%的预紧力偏差,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粉笔尖敲击在滚道位置。
“预紧力过高,会强行改变滚珠与滚道的理想接触角。”
他用粉笔圈出一个受力点。
“这绝非工艺的本质不足,而是安装时,控制失当引发的连锁反应。”
技术骨干们听得全神贯注,眼神从困惑到恍然,再到充满崇拜。
张仲民不仅找到了问题,更用无可辩驳的技术语言,当眾摘掉了扣在他们设备头上的,短命帽子。
里面的专业词,赵明大半没听懂,但是他看懂了周围那些人,醍醐灌顶的表情。
连周进好对张仲民的眼神中,都充满了敬佩。
“呵,真没想到,张主任以前一个跑採购的,还懂这么多专业知识?”
这话带著刺,质疑他速成的底子。
“自从这件事交给我负责以后,我就天天在家翻书。”
张仲民放下粉笔,反问道:“这些,不是看过就自然懂了吗?赵主任管计划,这些从来就没去看过?”
“还是我讲的,你没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