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认了个师傅(第2页)
“仲民,轧钢厂的命根子就是钢坯,没它,轧机就是一堆废铁,我跟你说一下八月最硬的任务。”
张仲民拿起笔就在本子上记起来。
“任务就是跟首钢对接,並且领到钢坯,这是死命令,半点马虎不得!”
这个任务是採购科的任务,也是刘大山的任务。
张仲民回道:“刘哥说的我懂,钢坯是源头活水,您给我安排就行,我一定努力完成任务!绝不给您和科里抹黑。”
刘大山满意地点头,继续说:“手续、批条、帐目,一切流程这是必须要严格遵守的,完成了是本分,完不成?那就是拖国家建设的后腿,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刘哥放心,计划就是命令,我保证办得扎扎实实,在过程中经得起任何检查。”张仲民语气斩钉截铁。
“嗯,有这態度就好。”
刘大山话锋一转,带著点语重心长的说道,“不过啊仲民,光会按著本子守成,当个办事员是够了,可我看你是个有心的,想当骨干的话,光守成?那还远远不够!”
张仲民立刻接道:“刘哥您点拨的是,今天跟您真是学到东西了,您这跟我当我师傅,没什么区別。”
刘大山抬起手来点了点他。
“你呀,呵呵,你这师傅都出来了,那我还真得好好教教你原则是什么。
在铁的计划前提下,咱们得发挥协作精神!要主动想办法互通有无,解决那些计划本上没有的实际困难!”
他喝了口水,带著传授的意味。
“跟首钢那种地方,规矩是红线,碰不得一点。
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比如,跟计划科、仓库的那些人处好关係,信息灵通一点。
知道他们哪天库存足,心情好,咱就能私下沟通,调剂那么『一点点应急,这不就活泛了?”
张仲民眼睛一亮,心领神会的说道:“我明白了师傅,您是说,信息就是桥,关係就是润滑油,桥通了,路就顺了。”
刘大山没让他改称呼,而是说道,“对!是这个理儿!”
然后放下水缸,接著说,“你之前干临时工时候的废钢任务,看著是道门槛,但本事不济的话,自然也会很快就被筛下去了。
可废钢哪有那么好收?別说什么正经好钢了,连规格稍差点的钢坯,有时候都能充任务数。
为什么咱们科的临时工换的最快?那些没有后台的人,破局的唯一办法,全凭三样:腿勤、嘴甜、脑子活。”
“师傅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就透亮了。”张仲民诚恳地说,“明面上的规矩是死的,只要把门路趟活了,把关係走到位了,事儿就好办。”
“没错,没错。”
刘大山讚许地看了他一眼,说,“那再说说特殊情况下的保障…这才是真正体现价值、为厂分忧的地方。计划再周全也有疏漏。比如…”
他朝墙角那篮鸡蛋努努嘴,“工人兄弟乾的都是炼钢的重体力活!食堂定量那点油水,日子久了,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啊!”
张仲民立刻接口:“师傅的意思是咱们的眼睛不能光盯著计划本,还得往下看,深入车间跟工人兄弟嘮嘮,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
“哎~对了,就是这个意思!”
刘大山掰著手指头,“重点就是跟周边公社、大队,建立起良好的工农协作关係!怎么建立?不能光靠嘴皮子!得看看咱厂有什么?”
他眼睛扫视著办公室,话说的越来越明白了。
“轧钢下来的氧化铁皮?换下来的废耐火砖?机修车间淘汰的旧零件、旧轴承?堆在厂里是废物,可到了农村,那就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