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事与愿违(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双小手突然抓住了她的裙边,钟含章低头,看到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瞪得溜圆,一眨不眨地盯着她的发髻。

"虫虫。。。飞飞。。。"他含糊不清地嘟囔着,涎水在下颌积出亮晶晶的小潭。

徐妃不过分神看了两眼孟临衡,怀里的孟明泽就跑去了钟含章那里。她连忙揽过孟明泽,刮刮他的鼻头:“你又乱跑了是不是?差点冲撞到钟娘子。”

钟含章知道孟明泽注意到的是她发髻上的碧蝶素簪,但簪子尖锐,自然不能给小太子。她解下腰间系着的青雀环佩,在孟明泽眼前晃了晃,含笑道:“蝴蝶飞走了,殿下看这是什么?”

孟明泽的注意力完全被玉佩上雕镂的栩栩如生的雀鸟吸引住了,立马把蝴蝶抛在了脑后。他抓住玉佩,高兴地对钟含章说:“是。。。是鸟。。。鸟!泽儿。。。泽儿见过。。。母妃的笼子!”

孟明泽两句话说得磕磕绊绊,但钟含章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也听出来小太子确实很高兴。这里所有的人都在隐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在窥探着旁人的心思,只有孟明泽可以高兴得如此坦荡。

但他不应该在这个场合这么高兴。

孟明泽显然不明白为什么这里所有人都穿着白色的衣裳,为什么所有人都哭丧着个脸。

他的这些言行放在两三岁的孩子身上,也许旁人见了会觉得稚子可爱。可太子殿下如今已六岁有余,他却仍然说不清楚话,走路也踉跄不稳,甚至有时候连自己的父皇和母妃也会认错。这就不得不让人心生疑窦了。因此,宫中内外一时流言四起,说太子灵根有损,心质不慧。

孟临衡听闻后大怒,杖杀了几个多嘴的内侍和宫女,这才没人敢再议论皇储。但孟明泽是个大活人,又不是衣裳上有块破洞就可以打块布丁盖上。他成日里跑来跑去,太子圣质如何,众人自是心知肚明。

今年开春,孟临衡请了早已致仕的大儒杨训先生出山做太子的老师,大有几分仿商山四皓故事的意思。但成效如何,那就只有孟临衡知道了。

今日王太后丧仪,本应该由皇帝孟临衡和皇太子孟明泽一同主持,方合礼节。孟策纵虽是王太后亲子,但毕竟已经过继给了成帝,没有让他作为子嗣和孟临衡一道祭祀的道理。

孟策纵主持王太后的丧仪,难免会提醒着一些人:孟策纵也是康帝和王太后的嫡子,他具有和孟临衡一样的正统性。

这绝不是孟临衡愿意看到的。

他不得不做出妥协,无非是因为太子孟明泽没有办法和他一起出席丧仪。明面上的理由是太子年幼,尚不明礼节,实际上是怕孟明泽在众人面前出丑,彻底暴露了太子不慧的秘辛。

孟明泽把玉佩举到徐妃面前,献宝似的:“母妃。。。鸟。。。飞飞。。。”

徐妃拿出手绢,轻轻地擦了擦孟明泽嘴角的涎水,柔声说道:“好,好,母妃看到了,太子有没有和钟娘子道谢呢?”

徐妃话音未落,孟明泽就出人意表地一把将玉佩塞到了嘴巴里,徐妃眼疾手快地立马要夺下来。

看徐妃敏捷的反应,太子这样的举动应该时常发生。

不料,孟明泽用牙紧紧咬住了玉佩,徐妃竟一时夺不下来,又不敢用力,生怕磕着了他的牙齿。

徐妃急得直叹气,只能哀求道:“祖宗,你快松口吧,仔细磕碎了牙!”

徐妃的侍女见状忙都围了上来,跟着细声细语地哄劝太子殿下。

钟含章也跟着徐妃长叹了口气。

太子不慧终究也不是世家愿意看到的。储君才不配位,德不称重,难免会使一些人心生异志,窥伺神器,萌生出让深得民望的雍王做皇太弟的非分之想。

雍王即位,才是真正令他们寝食难安的倾覆之祸。

宝殿前面,孟临衡正在诵读祭文,声音沉缓而有力,把控着恰到好处的作为帝王的威仪和作为孝子的哀思。

殿后方,徐妃一行人正围着小太子手忙脚乱地骚动着,又不敢闹出太大的动静,唯恐惊扰了法事。孟明泽浑然不觉,还不时咯咯地笑出声。

钟含章深深地看了一眼远处的孟临衡,又看了一眼徐妃,若有所思地想:

他们两个究竟谁是傻子?

总不会两个都是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