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2章 衣柜里的重要发现(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站起身,环顾四周,“综合这些血跡形態学特徵,我们可以初步还原出当时搏斗的大致范围和受害者的移动轨跡。“

观察良久,姜东的目光在案发现场的地面上来回扫视,突然若有所思地开口问道:“李队,从现场的血跡分布情况来看,这里有没有可能存在犯罪嫌疑人的微量血跡呢?

“犯罪嫌疑人的血跡?

李旭转身正色道:“我们技术科当时可是提取了整整287份血跡样本,每一份都按照標准流程进行了dna分型、血型鑑定和血清蛋白检测。”

“但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血跡的基因型都与两名死者完全吻合,確实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第三方血跡。“

儘管李旭的回答斩钉截铁,姜东却轻轻摇头。

“李队,根据现场重建分析,嫌疑人使用刀具与两名死者搏斗。”

“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搏斗中,死者极可能有过激烈的反抗动作。”

“法医学上不是常说吗?刀具在刺入人体时,施暴者的手部很容易因被害人的挣扎而划伤。”

“如果嫌疑人確实受伤流血,哪怕只是几滴,也必然会在地面上留下痕跡。

他停顿片刻,走到一处血跡旁蹲下身来:“你们看这片溅落状血跡,边缘有明显的拖擦痕跡。”

“人在生死关头爆发出的反抗力量往往超乎想像,这种情况下,嫌疑人的血跡很可能混杂在大量被害人血跡中,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以发现。『

王佳教导员此时也凑过来仔细查看,姜东顺势追问道:“王教,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有没有可能遗漏了这类混合血跡的检测?

“混合血跡?

王佳教导员推了推眼镜,露出困惑的表情:“这个专业术语我倒是第一次听说。”

儘管李旭和王佳教导员对於基因检测技术並不是很熟悉,但姜东刚才深入浅出的专业解释让两个人渐渐理解了这个技术的重要性。

特別是李旭,他皱著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忍不住好奇地追问道:“按照你的说法,如果说在血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真的会出现你刚才描述的那种基因检测结果吗?”

“这种技术在实际案件侦破中的准確性到底有多高?

姜东神情认真地回答道:“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现代基因检测技术的精確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即便是微量血跡也能进行准確分析。”

“所以我强烈建议对当年提取的所有血跡样本进行重新检验,不仅要检测是否存在基因重合,

更要关注那些异常的分子表现模式。”

“这些细微的线索很可能就是破案的关键。“

王佳教导员听完这番解释,眼晴顿时亮了起来。

他拍了下大腿说道:“姜东的建议太及时了!”

“说实话,这个案子在我心里一直是个疙瘩。”

“如果真如现场判断是一个凶手对抗两个受害者,为什么现场完全没有发现嫌疑人的血跡?”

“当时我们还专门以#039;嫌疑人可能受伤为重点,对周边所有医疗机构和可疑人员进行了地毯式排查,结果却一无所获。”

“现在想来,很可能是我们的侦查方向出现了偏差。“

李旭立即掏出手机,一边快速拨號一边补充道:“王教说得对,我这就联繫市局物证鑑定中心,让他们把所有陈年物证都调出来重新检验。”

“不仅要进行常规的基因比对,还要做全面的干扰因素分析和混合样本分离。”

“如果能在这些物证中发现可疑的基因標记,哪怕是最微小的线索,都可能成为我们锁定犯罪嫌疑人的决定性证据。“

姜东点点头,接著分析道:“这个案件的作案手法也很有特点。”

“在对两位死者的损伤检验中,我发现他们身上都只有刀伤,既没有枪伤,也没有钝器打击的痕跡。”

“这说明凶手很可能只使用了一种凶器,而且手法相当专业。”

“如果是多人作案的话,通常会出现多种凶器造成的不同损伤,即便是使用同类型刀具,由於每个人的握刀习惯和力度不同,造成的伤口特徵也会有明显差异。“

说到这里,王佳教导员突然身体前倾,神色凝重地问道:“姜东,以你的专业判断,这个案子到底有几个犯罪嫌疑人?你觉得凶手是单独作案的可能性有多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