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章 代號曙光(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將系统內的科技图纸和核心数据,经过大脑高速运转,转化为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理论和可执行的工程方案。

有时是一句不经意的点拨,有时是一份看似粗略却直指核心的手稿,都能让整个团队茅塞顿开。

“张院士,这份『晶格共振的理论模型,以及配套的『光子筛分涂层分子式,你们材料组三天內吃透,我要看到初步的仿真结果。”

“还有你们,物理组,別再抱著老黄历爭论什么理论可行性了!

按照我给的参数,去搭建『微型核素衰变的实验平台!

数据会告诉你们一切!”

起初,那些白髮苍苍的国宝级专家们,对这个年轻总设计师还心存疑虑。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指挥著一群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顶级大佬,这画面本身就足够荒诞。

尤其是当他们看到陈风拿出的那些设计图纸和理论时,所有人都懵了。

那些设计,精妙、复杂,超越了他们毕生的知识体系。

物理学家张林,就是当初在“丰碑计划”里最先质疑陈风的那个专家,这次又被调了过来。

他看著图纸上一段关於“光子筛分涂层”的分子式,嘴里不停地念叨著:“疯了,简直是疯了……这结构根本不稳定,违背了化学键的基本原理……陈总师,这,这恐怕……”

他一边念叨,一边却不受控制地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疯狂推演。

纸张很快被写满,他又抓过一张。

突然,他手中的笔顿住了。

几秒钟后,他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血丝,带著复杂的情绪。

“不对……不对!原来是这样!通过调节『x参数引发高维耦合,从而规避了宏观尺度下的键能限制……我的天!”

他嘶吼著,將那张写满推演的纸高高举起,仿佛那是什么神圣的经文。

类似的场景,在基地的每一个实验室里上演。

从最初的小心求证,到中期的激烈爭论,再到最后的恍然大悟和五体投地。

爭论、质疑、推演、震撼、狂喜……成了科学家们每天的日常。

他们像一群饥渴的海绵,疯狂地吸收著陈风拋出的“未来科技”,整个基地的科研氛围,与其说是严谨,不如说是狂热。

在陈风的带领下,这支匯聚了国家智慧精华的团队,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仅仅半年后。

“曙光一號”高效太阳能板原型机,在模擬日光灯下,光电转换效率的读数,稳稳地停在了“24。8%”的位置上。

控制室里。

所有人都死死盯著那个数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