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刘大壮滚去写一万字检查(第2页)
刘大壮听了这些传言,端著搪瓷缸子,在技术科里愈发意气风发,安稳地等著看陈风怎么灰溜溜地收场。
他將系统在扫描衝压机时记录下的所有微观数据——包括精確到埃米级的金属疲劳裂纹扩展曲线、能量在传导过程中的复杂损耗拓扑图、液压油在高压下的非牛顿流体分子流变模型,甚至精確到纳米级的齿轮嚙合面磨损数据——全部调取出来。
然后,他用这个时代最原始的鸭嘴笔、绘图板和手摇计算器,辅以系统提供的“偽装”模板,將这些数据巧妙地“还原”成一份份看似手绘、实则蕴含著恐怖信息量的实验手稿和分析图谱。
他又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庞大构想,巧妙地分解成数十个既独立又关联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配上了完整的、符合当前科技水平认知的理论推导过程、看似常规却暗藏玄机的电路设计图和令人瞠目结舌的模擬运行数据。
这些东西,別说刘大壮这种级別的,就是拿到后世的顶尖工科大学,都足够让一群教授博导们开好几次研討会,甚至能直接催生好几篇影响因子极高的核心期刊论文。
第三天上午,一份由陈风亲笔签署、並由杨厂长特批盖章的会议通知,被张贴在了厂办公楼下最显眼的公告栏上。
“关於『一號衝压机技术改造深度解析暨自动化生產线可行性技术匯报会。兹定於今日下午两点,在总厂大礼堂召开。要求:全厂科级以上技术干部、各车间主任、技术攻关小组全体成员,务必准时参加,不得无故缺席!”
消息一出,全厂譁然。
“这陈风想干嘛?公开检討吗?还是想拉著全厂技术员给他那个不切实际的自动化方案背书?”
“我看他是黔驴技穷,想做最后的挣扎了!还技术匯报会,他能匯报出什么来?”
刘大壮看到通知,嘴角的笑意再也藏不住了。
他挺直了腰杆,对身边几个技术科的心腹说:“走,下午都去听听!咱们也好好学习学习陈工的『先进经验,怎么把牛皮吹上天的!到时候,看他下不了台,我看他还有什么脸当这个组长!”
下午一点五十,轧钢厂最大的会议室。
刘大壮带著一群技术科的人,大摇大摆地占据了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那架势,摆明了是来砸场子、看好戏的。
杨厂长和技术部王主任坐在主席台上,表情严肃,看不出喜怒。
两点整,陈风穿著一身乾净整洁的蓝色工装,手里拿著一叠厚厚的图纸和报告,走上讲台。
他没有半句废话,直接將第一张大幅的工程图纸用图钉固定在黑板上。
“这是衝压机修復前的三號传动齿轮微观结构分析图。”
陈风拿起一根细长的教鞭,指向图上一条用红色墨水特別標註出来的细线,“根据我对设备停机前七十二小时內运行噪音进行的『多频段声波频谱衍射分析及『振动耦合模型反推,结论是:故障发生的確切诱因,是这条长度为0。012毫米的早期疲劳微观裂纹,在持续高强度作业下发生的灾难性扩展。”
“声波频谱分析?振动耦合模型?”
底下立刻响起一阵嗤笑声和窃窃私语。
刘大壮更是轻蔑地撇了撇嘴,心想这小子果然开始胡说八道了,听个响动就能看出零点零几毫米的裂纹?吹牛都不打草稿!
陈风继续掛上第二张图:“这是原定的修复方案。我没有选择整体更换齿轮,因为那治標不治本。我採用了『局部金属晶格选择性重构技术,並辅以『高频感应电流介导自修复合金渗透工艺,这是修復后的微观结构对比图,大家可以看到,裂纹区域的金属晶格致密度和韧性,甚至超过了原始材料。”
他紧接著掛出了第三张、第四张……从复杂的液压系统管路內部的油液湍流模擬图,到控制电路板上某个关键焊点的纳秒级电流脉衝波形图,每一处修復,每一个细微的改造,他都拿出了一套完整的、闻所未闻却又逻辑严密的理论,和一串串精確到小数点后四位甚至五位的数据来支撑。
整个大礼堂,从一开始的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到中途的茫然不解、鸦雀无声,最后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
在座的绝大多数都是搞了一辈子技术的工程师和老师傅,他们或许听不懂什么“晶格重构”、“非线性流体模型”、“量子隧穿效应在半导体中的应用”,但他们看得懂那些复杂的工程图纸,看得懂那些严谨到令人髮指的数据链和公式推导过程。
刘大壮脸上的得意和轻蔑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引以为傲的八级钳工经验和在技术科积累多年的“权威”,在这些如同鬼画符一般的图表和公式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就像小学生的算术草稿一样可笑。
他几次张开嘴,想反驳,想指出陈风的“异想天开”,却发现,自己连提问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根本就听不懂!
他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质疑!
这已经不是技术交流了,是赤裸裸的降维打击!
刘大壮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开始变得困难。
他旁边的几个老技术员,脸色也好看不到哪里去,一个个眼神呆滯。
“最后,”陈风的语气依旧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