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杨厂长的效率高得惊人。

嘉奖大会的喧囂还未散去,一张盖著鲜红大印的任命文件,如同一阵旋风,刮遍了轧钢厂的各个分厂和科室。

“关於成立『一號衝压机技术攻关小组的决定……”

文件內容不长,但每一条都重如千钧。

小组由陈风同志担任组长,最关键的是最后那条:攻关小组拥有对厂內技术人员、设备及材料的最高优先调用权!

一纸公文,陈风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技术员,一跃成为手握实权的权力新贵。

整个轧钢厂都感受到了这股新风。

原本堆满杂物的备用实验室,三天之內被清理一新。

一箱箱贴著“精密”標籤的苏联进口仪器,被小心翼翼地搬了进去。

厂里甚至特批了一辆半新的吉普车,钥匙就放在陈风的办公桌抽屉里。

当陈风第一次坐上驾驶座时,技术科的窗户边,好几双眼睛正不动声色地盯著。

“哼,毛都没长齐,就配上专车了。”

“运气好罢了,踩著咱们老师傅的肩膀上去的,神气什么!”

技术科的刘大壮,一个三十多岁、戴著黑框眼镜的男人,听著周围的议论,嘴角勾起冷笑。

他一直是王主任的左膀右臂,技术科默认的接班人。

陈风的横空出世,像一记闷棍,把他从美梦中敲醒。

他端著搪瓷缸,走到一个发牢骚的老师傅身边,亲热地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老张,话不能这么说。陈工是天才,咱们得支持年轻同志嘛。”

嘴上说著支持,那眼神里的嫉妒却像火苗一样往外窜。

而这股风,也吹回了南锣鼓巷的四合院。

当街道办的人来核实陈风“副厂级待遇”的身份时,整个院子都死一般的寂静。

易中海正在院里打磨零件,听到消息后,手里的銼刀“噹啷”一声掉在地上,他看著陈风那扇紧闭的西厢房门,眼神里第一次充满了恐惧。

陈风对外界的风言风语置若罔闻。

权力,是最好用的工具,他很享受这种便利。

第二天,技术攻关小组的首次会议召开。

长条桌两侧,坐著七八个从各车间精挑细选的技术骨干,个个都是刺儿头。

刘大壮赫然在列,他正襟危坐,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

陈风没有客套,直接走到黑板前:“各位,我的想法是,在现有生產线的基础上,引入『自动化控制。”

“自动化?”

底下立刻响起一阵骚动。

陈风画出流程图:“简单说,就是让机器代替人力,自动监测钢水温度和成分,並自动调整进料。”

他的构想太过超前,听得在场的老师傅们面面相覷,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会议室里,沉默在蔓延。

就在这时,刘大壮“啪”地一声合上了笔记本,清了清嗓子,一脸严肃地站了起来。

“陈工,您的想法非常……有开创性。”

他先是恭维了一句,隨即话锋一转,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著精光,“但是,我们不能光凭想像。我就请教一个具体问题,我们三號转炉的钢水,渣滓又厚又多,您打算用什么传感器,能穿透钢渣,精確测出底下的成分?据我所知,这是个世界性难题!我们搞技术,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騖远,影响生產啊!”

这话问得极为刁钻,还扣上了一顶“好高騖远”的帽子。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风身上,等著看好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