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些年那些事2(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高卫光,你再抖一下信不信老子踹死你。”

杜辉颇咬牙切齿地说。

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军装穿着太小,显得人很拘谨,杜辉索性把内里穿的全脱了,只穿件单衣,帽子也不舒服,死人的血干了格外硬,他把帽檐往下压了压。

高卫光的衣服倒是合身,但他人一直抖,抖的跟个筛子一样,那熊样儿让人看了就气不打一处来。

“杜辉哥,你说,你说我们会不会打败仗。”

“再说这种废话我真揍你了,只能有两种情况,咱们死了,仗打赢了,咱们没死,仗打赢了。”

杜辉其实理解高卫光,他太正直了,让正直的人说瞎话去骗人,那比杀了他还难。

但实在是没有能用的人了,宋行简带来的人也负伤了几个,他们这边死的只剩下个位数,还是那片悬崖,上面鳞布着一些深浅不一的崖洞,轻伤员看护着重伤员,剩下胳膊腿健在能跑能跳的全都下去。

一部分人卧伏在比人还高的草里等待接应,宋行简带着杜辉高卫光去执行。

“凭什么你肩上还带个章。”

宋行简没理杜辉,只是把自己衣服的褶皱抚平整,他的衣服跟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墨绿色,苏制的军装,剪裁很挺括。

可能衣服也不够合身,但他的气势足,让人看着就觉得怎么穿都对。

宋行简深吸一口气闭上眼,他们在等天黑的下一班换岗,脑海里飞快回想以前在北京时宋知恒在香樟树底下练习越语的那些早晨。

他其实有些语言天赋,柏柔山早些年在美国留学,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只不过可能受国内的英国家庭教师影响,带着英式口音。在生命走向尽头的那几年,她的精神状态岌岌可危,情绪稳定时会对着墙壁一整天一整天讲英语,宋行简年纪小,即使这个母亲虐待他,但依旧天然渴望能走进母亲的内心,所以疯狂学习母亲口中陌生的语言。

后来他被接回北京,上学时俄语是必修课,学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再后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外交被视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宋知恒的梦想由种出全世界最好吃的西红柿变成进入外交部,但因为一些复杂原因她肯定过不了政审,就每天早上恨恨的在香樟树下用越语骂人。越语是中越蜜月期时候学的,那时候虽然还没完全交恶,但已经出现端倪。

那时候宋行简总害怕忽然有一天有一群人扣个什么帽子把宋知恒抓走,他这个姐姐是凶,但他只有姐姐了。

耳濡目染的,他就也能说几句简单的越语,没想到有一天能在这派上用场。

宋行简是侦察营的,杜辉和高卫光在野战班,靠近越南营地大致扫几眼就知道情况了,明哨暗哨狙击手,来来回回晃着的大夜灯,绿幽幽的苏联夜视仪。好样的,硬攻三个人下一秒就变成筛子。

空气中弥漫着腥腐的鱼露味,来来回回很多越兵在仓库搬弹药,包括一些民兵,场面有些混乱,着装也不算规整,甚至还有我国早些年已经淘汰的军装款式。

“??ngl?i!”

哨兵拦住宋行简一行人。

宋行简停下脚步,从上到下扫视了一番哨兵,指了指身后杜辉肩上挎着的俄文工具箱,回了一句越南语。

苏联的确调来一些技术工种来越南,当时越南武器大多来源苏联、中国援助,以及美军撤退时遗留下来的美制武器,问题就出在这些美制武器上,美军撤退时曾混入一批特制的炮弹在正常炮弹里,这些弹药外观上全部一样,材质也所差无几,但一旦使用,就会炸膛,造成成片人员伤亡。

苏联有部分技术人员负责抽检工作,无法避免,但能降低概率。

当时两国某些报话机型号相同,可以互相监听,这是宋行简截获的信息,因为夜间口令是每小时变换的,所以必须抓紧时间。

那哨兵看了宋行简几眼,明明口令对,但是说不清什么原因,他有些迟疑,没有放下对着来人的枪口。

宋行简颇为不耐地低头看了看表,回过头,下巴微抬,语气不算好地对着身后的两人。

“Этисволочи!”

对了,这就对了。

当时苏联顾问身边的红人也深谙苏联人的做派,极其瞧不起越南军人,哨兵虽然听不懂俄语,但能猜到无外乎是在骂他混蛋黄老鼠一类的蔑称。

他们对于苏联人以及苏联人身边的都是又敬又怕,以及习惯了苏联人的傲慢态度。

这是个山洞式的仓库,比想象中的还要大,仓库口被巨大的芭蕉树挡着,爬满了藤蔓,绕过去是一扇巨大的铁门,已经锈蚀,走进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