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2页)
陶枝虽不识得写的是什么,却由衷的觉得他写的字极好看,写字的人也好看。
“你念给我听听,我不认得。”陶枝说。
“门迎福运红如火,户纳吉祥旺似春。横批,祥瑞盈门。”徐泽念完取来一张纸,将她的名字写在纸上递给她,“这是你的名字,陶、枝。”
陶枝接过来,看着红纸上的两个大字笑得眉眼弯弯,“真好,如今我认得我的名字了。”
徐泽把蘸了墨的毛笔拿给她,“你试着写一写,就像你描花样子一样仿着画。”
陶枝提笔写字,明明一撇一捺都是对照着他那张字写的,落笔时却歪七扭八,看起来实在不太像。
她皱眉,“罢了,我写不好。”
徐泽绕到她身后来,捉住她握笔的手,“我握着你的手定能写好,来,再试几次。”
陶枝有些心不在焉,他的鼻息总是在她耳边飘荡,他胸膛的温度熨帖着她的脊背,连他的掌心也格外炙热,烫得她的手背一阵酥麻。
写字的人分心,教人写字的人也心猿意马。
他嗅着她脖颈间若有若无的香气,眼神便不自觉落在了她的耳边,在青乌的发丝遮掩下,那只小巧的耳垂渐渐透出薄粉,如她亲手剪下的梅花似的,圆润可爱。
几个字写完,两人面上都有些发热。
陶枝定了定心神,将写坏的纸收起来,“往后我再学着写吧,今日事多,先忙别的去。”
“那等以后得闲了再教你写字。”
两人如此约定好,便提着长凳拿着糨糊去堂屋门前贴对联,挂灯笼。
一时间空落落的小院被装点得喜气盈盈,檐下一对红灯笼在风中摇曳,两扇木门大开,门框边上贴着红底的对联,堂中的方桌上摆上了枣花饼、油糕、花生、瓜子和一盘子酥糖。
到了下半晌,陶枝把泡好的兔肉干切块炖了,又炒了猪肝,蒸了鱼,煮了一锅甜汤。
年夜饭端上桌,由于菜色太多,每一样都没吃完,便宜了那两只被喂得胖了一圈的狗崽子。
夜里,两人坐在火盆边守岁,陶枝困得直打瞌睡,徐泽把她的脑袋揽到自己肩头上靠着,又低头亲了亲她的发顶。
火光的映衬下,两道影子被投射到临窗的墙壁上,葳蕤生颤,相守相依。
第59章
大年初一,乃是新岁伊始。
村民们为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一早就携带供品来到村头的土地庙外设香案,拜土地,扰人的鞭炮声自卯时正刻起,断断续续的响到了辰时。
陶枝被鞭炮声吵醒,一睁眼就瞧见一张近在咫尺的脸,他睡得极不安稳,时而皱眉,时而抿唇,许是被一阵阵的鞭炮声搅扰得心烦。
她忍俊不禁,一时兴起伸出手指按了按他的眉心,眉头舒展开,面容果然安适了许多。
昨夜她才守到后半夜就熬不住了,还是徐泽将她抱去榻上睡的,子时驱祟迎新的炮仗也是他出门放的。
这会儿他睡得正香,她无意打扰,于是撤开被子轻手轻脚的下了榻。
正月初一又称元日,在当地兴一早起来吃一碗浮元子。便是用糯米熬浆,沥水制成粉块,再搓成拇指大小的元子,用沸水一煮,浮起来便是熟了。
陶枝从碗柜里拿出前两日买的糯米粉团块,将元子搓好,一一摆放在竹筛子里,这才生火烧水。
热水煮沸,元子下锅,如珍珠跌入银盆,不一会儿元子就从锅底浮了起来,白生生的,还胖了一圈,陶枝往碗里搁了两勺红糖,才连汤带元子一齐舀进碗里。
陶枝用锅盖扣住两只汤碗,转身便往卧房去叫人起来吃早饭。
徐泽把被子往头上一蒙,哼哼唧唧了好一会儿,嘟囔道:“让我再睡一会儿……”
陶枝去扯他的被子,“都几时了,快些起来。浮元子都煮好了,不吃一会儿就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