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1页)
陶枝将手中那包糕饼递了过去,笑着说:“正巧来了镇上,来看看您。”
“你这孩子,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陶大姑不好意思的接过油纸包,又把挡在门口的竹筛子挪开,面上浮起一抹热切的笑意,“大丫,快进屋来坐。”
“红英,愣着干啥,还不去倒茶来。”潘姑父不满地对着二堂嫂斥了一句。
陶枝脚步一顿,心中突然踏实了一点,没错,他还是那个潘姑父。
自从她对这个姑父有印象起,就晓得他一个好面子又势利的人,她也听爹娘谈起过大姑的处境,潘姑父在家里对女人们呼来喝去,爱摆那一家之主的谱儿,遇事却没一点担待,之前乱投生意亏了,还打发她两个堂哥出门做工还债,自己却守着铺子躲清闲。
她只疑惑,潘姑父从来瞧不上他们陶家的人,甚至无事也不许大姑回娘家,今日怎么突然对她这般热络?
陶枝被安排坐在堂屋中间的圈椅上,桌子上摆了一碟瓜子,几块麻糖,陶大姑他们一家子人围坐过来陪客,连大堂哥两岁大的儿子都被她大姑抱在怀里坐着。
小孩子不满被大人禁锢在怀里,涨红着脸像一只泥鳅一样左扭乱扭,扯着嗓子喊:“不要,不要抱,佑安要出去玩。”
陶大姑抱着哄了哄,仍不见效,便拿了一块麻糖塞在他手里,“听话啊,你姑姑难得过来,你别闹人。”
“娘,我来抱着吧。”大堂嫂把儿子接了过去打横抱坐在腿上。
潘佑安安安静静地舔着麻糖,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瞅着陶枝。
陶枝面上有些窘迫,强撑出一个笑脸来,“嫂子,佑安看着又长高了。”
“是长高了不少,他随你堂哥,以后矮不了。”说起自家男人和孩子,大堂嫂脸上也挂起了笑。
堂屋内的气氛终于融洽了起来,在陶枝和两位嫂子都寒暄了一番后,潘姑父咳了一声,问她:“怎地你一个人到镇上来了,我侄女婿呢?他又进山里打猎去了?”
陶枝思忖了片刻,含糊道:“是啊,我来镇上菜市买点菜。”
“哦,对了,上回他们捕了那么多鹿,镇上都传开了,都夸他们有本事着呢,也不知那些鹿卖了多少钱?”
“他们人多,分到他手上也就十几两。”陶枝干巴巴的笑了一声,端起茶碗抿了一口。
潘姑父眼前一亮,笑得嘴角压都压不住,“我就说嘛!肯定能值不少钱!”
他油铺一个月的进账,刨去成本和损耗也才二两,这徐二进山打一次猎就几乎赚了他半年的利润,他哪能不心动。
潘姑父脸上的笑意得更盛,“下回,你领上侄女婿一起来咱家里坐坐,你二哥他啊也是一心想学门手艺,我看打猎就不错,正好让侄女婿看看你二哥是不是个好苗子。再说了,都是自家人,到了山里他们兄弟俩还能帮衬着,怎么也比外人好。”
陶枝听出他的意思来了,把茶碗放下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姑父,方才也是怕你们担心才没说,徐二他前几天在山上摔折了腿……”
众人皆愣了一瞬,她明显能看见二堂嫂的脸色都变了,陶大姑忧心忡忡,“大丫,这是怎么一回事?侄女婿他伤得严不严重,可找大夫看过?”
“看了,昨日才请了大夫去瞧的,还好之前手里存了点余钱,不然诊费都出不起,大夫出诊加上敷药上夹板足足花了七两银子,后面还要买药,唉……好在大夫说他休养好了还能走路,就是这半年估计都不能进山了。”
陶枝真情实感的心疼银子,也确实心疼他昨日疼了一天,眼角还真挤了两滴眼泪出来。
“唉,家家日子都难过……幸好没把命丢在山里,你宽宽心,往后都会好的。”陶大姑拍了拍她的肩膀。
潘姑父起初觉得这就是她的托辞,但看她眼睛都哭红了,便就信了八分。
他只可惜,这么好的事儿怎么就轮不到他们潘家?
潘姑父脸上那对杂乱的眉毛被拧成一团,眼皮也耷拉了下来,叹了口气骂道:“这贼老天!”
也不知是替徐泽骂,还是替自已骂。
他们说了一会子话,也快到做晌午饭的时辰了,陶大姑留她吃了饭再走,陶枝只推说徐泽一个人躺在家里不便久留,买了东西得赶紧回去。
陶大姑就没再留她了,走的时候还给她打了一壶豆油提上。
陶枝出了潘家油铺,便往菜市去,要了一只鸡,两只猪蹄,还有几块豆腐和豆干,她回到正街上将徐泽要的东西买齐,便往回赶。
一个人提这么些东西着实不轻松,还好她也不是什么娇滴滴的官家小姐,一路咬着牙就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