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1页)
老婆婆摇了摇头,“不怕你笑话,老婆子的一碗羹才五文钱,又是起早贪黑熬羹,又要费钱烧柴火,又是让我儿子替我挑过来,赚的都是辛苦钱,一文我都舍不得花。”
“您多大年纪了?”陶枝只好问些别的。
“老婆子六十有二啦,到了我这个年纪,还能出来摆摊挣铜子儿,贴补家用,都靠我这一把手艺,熬出来的羹软糯化沙,吃过的人没有说不好的。”老婆婆笑得露出一口缺了门牙的牙。
徐泽往来镇上是见过这个摊子的,从来没觉得这种没牙的老婆子才会喝的东西有什么好吃的,今天经她一提,倒是起了兴致。
“十文,给我俩来两碗。”徐泽掏钱放在小饭桌上。
老婆婆“哎”了一声,忙去给他们盛羹。
徐泽把满满两碗瓠羹端过来,坐下和陶枝一人一碗沿着碗沿子吸溜着喝。
瓠瓜煮熟后本味清淡,因此汤底里加了香蕈和竹笋提鲜,又切成了细丝,加了一点姜汁,无功无过,胜在细腻温和。
若是冬日的早晨喝上一碗,定然能暖和一整天。可惜,今日天气晴朗,还在伏月的尾声。
喝完一碗热的,两人都出了一身汗。
徐泽把碗还过去,老婆婆笑眯眯地招呼他俩坐近一点,她的摊位上有一把大青伞,多少能替他们遮一遮日头。
陶枝心中感慨,虽然还没赚到银子就花出去了十文,但换来一片阴凉,也是好的。
没过多久,就有路人走了过来问价,“你这鸭蛋怎么卖?”
“三文一个,是自家水塘里养的。”陶枝忙起身答道。
“个头还挺大,给我来十个吧。”那人从钱袋里抓了一把铜板出来数给她。
到了晌午,又零星有人路过卖了几个,镇上养鸭子的人少,相较鸡蛋而言,还紧俏一些。
陶枝也不灰心,想着与其让生意找进门,不如主动去问问。于是便提着篮子,在临街的商铺上,挨家挨户的问。
有人爱搭不理,有人径直摆着手赶人,也有人看她的鸭蛋新鲜个头大,买了几个。大半条街走完,一百三十八个鸭蛋也全部卖出去了,反倒是鸡蛋,还剩了八个。
陶枝嘴角一翘,掂了掂份量不轻的钱袋,决定收工。
徐泽也眉开眼笑的恭喜她,“今日开张大吉,这往后啊,我可就要靠我们陶东家养活了。”
“养活你可不容易。”陶枝斜眼看他调侃了一句,又道:“不过今日我高兴,你想要吃些什么,我买给你。”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咱们上香满楼找掌柜要他的菜单子来,咱们点上一本,吃个满嘴流油。”徐泽咧着嘴故意使坏。
陶枝咋舌,“我这点铜子儿哪够你这般挥霍的?不行,不行,重新说来。”
“那便上廖记糕饼铺将各式各样的点心、酥饼、糖块都买上一包,我留着慢慢吃。”徐泽又有了主意。
陶枝没好气地说:“你要是不好好说,那我可收回了……”
“你看你,左也不行,右也不行,我说了这么多你又没一个应下的。”徐泽叹了一口气,“那这样,你买些菜回去,亲手给我做上一大桌子菜,就算是请我了,这样总行了吧?”
陶枝抿嘴笑了,“这个可以,再打一壶甜米酒,我也和你喝两杯。”
徐泽眼睛一亮,“成啊!那咱们赶紧走!”
到了菜市上,陶枝割了一刀肥瘦相宜的猪肉,又买了些茭白和炸肉丸子、酥炸小鱼儿,到酒行打了一大壶甜米酒。
东西买齐了,两人在街上吃了一碗馄饨垫了肚子,又赶车往回走。
下半晌,陶枝便在灶房里忙起来了,徐泽也没闲着,逮了一只肥鸭子过来杀了褪毛,又帮着她择菜、剁肉,两人总算赶在日落前把一大桌菜整治了出来。
陶枝把最后一碗菜装盘,吩咐道:“你去把二嫂他们也叫过来,这么多菜呢,咱们一块高高兴兴的喝一顿。”
徐泽爽快地应了一声,转身往后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