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到了下半晌,天空中终于飘起了雨丝,细如牛毛一般。水塘边做活儿的人也停工了,趁雨没下大,赶着车就走了。

二堂嫂特地还到前头来和陶枝说了一声,陶枝又打了伞送她回去,“下着雨呢,你一个有身子的人千万要当心脚下,往后有什么你让二哥来说就是了。”

二堂嫂爽朗一笑,“他嘴笨,我怕他说不明白。”

而后几天,陶枝捡完鸭蛋,还会去水塘边看一看他们的进度。

到了送鸭苗那日,两辆陌生的牛车从村外驶来,拉着上百只雏鸭送到他们的鸭棚边,也是引起了村里人一番热议。

刘氏听说后特地让钱大跑了一趟,催了催进度。

如今徐家两兄弟买水塘养鸭子,变成了打擂台,大槐树下、清溪河边,村里凡是有人的地方,嘴里聊的都是这个。闲话传起来快得很,当年分家的事也被一并拿出来说嘴,一时间,都有人不把孩子送到徐宅读书了,生怕徐家大哥把孩子教坏了。

陶老爹这个老古板都跑过来问了一嘴,还亲自跑到水塘边看了一回。

陶枝与他说了好些让他不必担心的话,才把陶老爹送走,临走时,又免不了嘱咐他们俩不要在意村里的风言风语、用心把鸭子养好云云。

风波总是要淡去的,徐泽照例隔一日送姑嫂俩去镇子上卖货,无事那日,便进山打猎、找蜂蜜。

陶枝因为二嫂怀了身子,在鸭棚里待的时间也更多了,得了闲就去看徐家大哥大嫂他们搭的鸭棚。眼见着基坑挖好、架上梁柱、砌了泥墙、盖上茅草顶,一个与他们家别无二致的鸭棚就搭成了。

直到他们买鸭苗过来,足足比他们短了二十日。

养鸭最好是春夏二季,气温舒适,水塘各样浮萍水草也生得多,还有些泥螺鱼虾也大量繁殖,方便鸭子戏水觅食。再次就是秋日,也是要赶在初秋,天冷了就是人都容易害病,何况这些带毛的禽畜。

陶枝只暗暗在心里揣测,恐怕他们对养鸭这事儿怕是也没什么经验,要不然,也不会急急的买了鸭苗过来。

时间一晃,就到了深秋。

这日,又到了刘季春赶着车过来收咸鸭蛋的日子了。

等人走了,陶枝数了数钱匣子里的银子,抱到徐泽面前,她笑着说:“将近一百两了,我们也该着手准备盖鸭舍了。”

徐泽把腻在自己身上汪汪叫的大毛赶下去,又把钱匣子接了过来,“那我去寻人来给我们做活,除了石匠、瓦匠、木匠、泥水工,还要请五六个卖力气的小工。我先去镇上张罗,把谢印山叫上,看他那儿有没有相识的靠谱的人。”

陶枝点了点头,“咱们一定要赶在入冬以前把鸭舍盖好。”

第96章

三五日下来,请的匠人和盖鸭舍的材料都准备齐全了。

九月初五,鸭舍开始动工。

这一回他们是打算好好盖一间鸭舍,选址时便将地形地势都考虑进去了,往西挪了几寸,紧挨着菜地这边。

此处地势尚高,不怕暴雨积水,又有一道缓坡,离塘岸也不算太远,以后赶鸭子进水塘也甚是方便。

主领工事的是一个老石匠,姓左,也是谢印山介绍来的,他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一张黝黑的脸一看就是常在太阳底下干活的。

徐泽将人领过来,左老师傅只看了一眼就说:“石料太少,只够打地基的,要想砌石墙至少还要准备一半。”

这次盖的鸭舍,两人也是采用了谢印山的建议,决定将墙体做成下砌石墙上垒泥胚的结构。这样一来,墙根的石料坚硬防潮,不必担心渗水,上头的泥胚也厚实保暖,比竹篾墙要强上许多。

徐泽听他这么说,便立即安排人接着去西山脚下的乱石坡,继续备采石料。

左老师傅打量了剩下的三个人,叫他们先把草锄净再把地夯实,又吩咐他徒弟,按照图纸用石灰粉画地基线。

晌午陶枝送饭过去时,左老师傅正在训人。

他手劲不小,一巴掌就把人拍了个趔趄,又虎着一张脸说:“你下午要是还干成这烂怂样,我就回禀了主家,让他们换人!听见了没?”

挨打的那个是他的徒弟,当即就低眉顺眼的答道:“听见了,师父。”

陶枝过去打了个圆场,笑着喊:“吃饭了,两位师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