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要拍电影(第2页)
这就是系统的力量。
抽到“人脉”之后,会给强行安插一段“并不突兀”的相识。
嗯……
1岁的陈泽和乔布斯认识,系统给的理由是,父母带1岁的陈泽宝宝去玩,然后被老外记者拍下来,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成了乔布斯看上了,还好当年苹果电脑没壁画功能,不然陈泽就得上电脑桌面了。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其他的人脉,大部分也都暂时用不到。
除了9岁那年,抽到了“座山雕·韩叁评”,和10岁那年,抽到了“儿童文学主编”,陈泽就开始行动了。
靠着这个人脉关系,陈泽先让父母都到了更高的部门里去,父亲去了联合制片厂,当个对外的专员,母亲虽然还是在北影厂,但是直接从科员变成了副科,职称和工资都提了,不过要再想往上走,不太可能了,陈泽打算过几年就让老娘辞职,等民营市场彻底开放,那就自己干公司!
再赚钱买院线,然后让老娘管院线去。
除此之外,陈泽自己也靠着儿童文学的关系,开始在上面发表“童话故事”,去年更是写了一本“鸽子戴夫”,成功出圈,被英法美日等国家翻译,直接打开了陈泽的海外市场。
至于和座山雕的人脉关系,则由父母维系着,也算给保留了下来。
“都是我的人脉啊!”
陈泽在床上翻了个身,看向看剧本看的泪眼婆娑的亲妈,问道:“妈,我这本子,能拍吗?”
张颂梅毫不犹豫的点头:“能拍,当然能拍,这要是不能拍,那还有什么电影能拍?”
作为北影厂的一个小编剧,尽管没写出过什么好剧本,但是看剧本的能耐还是有的。
这一部名为“爱(他们俩)”的电影剧本,可把张颂梅的心,给戳的稀烂。
这肯定是陈泽抄的,难不成穿越过来了还搞原创啊,在没有能耐之前,搞原创死路一条,尤其是这个年代,陈泽肯定是走文艺路线,走商业路线那是真不怕死。
电影原为2012年法国导演“迈克尔·哈内克”自编自导的影片“Amour”,该片荣获2012年第6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而这也是陈泽用了一个季度的时间,把它给汉化了,但是目标不变,依然是冲刺金棕榈。
冲2003年的戛纳,那是最有可能的一年了。
为什么呢?
因为今年评委主席是“帕特里斯·夏侯”,按照“最强人脉”系统的关系,陈泽可以向自己的人脉提出一个对方力所能及但是不违背他本心的请求。
除此之外,03年的金棕榈是“大象”,这个讲述校园枪击的,震撼程度有,但是和“爱(他们俩)”的死亡故事比起来,还是差了点。
这也是陈泽的把握之一,毕竟“爱(他们俩)”这部电影,对老年人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
两个八旬老人,因为其中一人动脉栓塞瘫痪,在另外一人照顾瘫痪老人的时候,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八旬老人,照顾自己都不容易了,双方不断发生冲突,又因为爱情和好,中风的一心求死,另一个试图更贴心的照顾她,可终究敌不过时间和衰老,最终健康的杀死了中风的,然后跟随着一起上路。
一个很温暖又冰冷的残酷故事,却是一个顶尖的剧本。
这玩意儿打“大象”,可比打今年的“钢琴家”好打的多。
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56届戛纳电影节,不仅仅评委主席是陈泽的,还有一个评委,也是陈泽的朋友!
姜闻!
在床上的陈泽,掏出手机,咔哒咔哒的打了一行字,发给了一个号码。
——“牙花子,我要拍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