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文学会6(第2页)
杨修烂醉如泥,被甲士拎起,有些睡眼惺忪。曹操不紧不慢地在盥盆中洗了手,拎起一旁曹植的耳杯,舀了盆中浊水,就对着杨修的脸上泼去。
谁知,杨修笑着大叫:“好酒!好酒!”竟挣脱了左右甲士的钳制,陡然站起。
满座寂静。
杨修这时清醒了一半,摇摇晃晃,才看清眼前,赫然站着曹操。
“德祖小儿,安敢无礼!丞相在此,还不跪下!”陈群急忙骂道。
杨修“哎哟”两声,忙不迭的叩首告罪。
曹操冷哼,正要处罚杨修失仪,怎料杨修不慌不忙,从衽间掏出一卷褶旧的布帛,呈给曹操。为自己辩解道:
“丞相息怒,息怒,修无意冒犯,诚乃得了一幅绝世好画,要献给丞相。一时贪杯忘情,唐突了曹公威仪。丞相若见此画,定然解颐!数月无忧矣!”
“哦?何画有此神通?”曹操眯起眼,接过布帛,信手展开,众宾客也凑前去。
谁知,旧帛上,竟无一笔一墨,寻不见半点痕迹!群臣咂舌,瞪大了眼睛。
“杨德祖,你莫非戏耍孤?”曹操微愠,但已猜出几分杨修诡计。
杨修陪着笑脸,捋须摆手道:“诶——丞相莫怪,此画并非凡品,乃臣昨日于梦中所画,非至明至德,非有神力不能视也。”
陈群啐道:“醉鬼杨修,胡诌什么疯话,敢这样欺诈众人?”
曹操却不恼,饶有兴致地在主席落座:“说下去——”
宾客们起身,归座后,纷纷议论,争欲看杨修如何收场。崔缨骨碌碌转动着眼珠子,窃笑着,也站在一旁,静观一出“皇帝的新装”的好戏。
只见杨修捧起那幅空画,煞有介事地开始表演起来,浑然无醉意,绘声绘色地谈起昨夜梦中场景。真是一番琉璃虚幻世界,巧舌如簧,能凭空勾人魂魄入画之境。
“丞相,此画名为《严君平像》。君平者,本名庄遵,乃蜀中高人隐士也,天文、星象、占卜,无所不通。昨夜臣于梦中,与君平相见,对弈于鹤鸣山巅,授臣以治世秘诀,臣见其鹤发童颜,陶然忘机,遂兴笔作画,为君平肖像。适才宴会,酒醉之后,又于梦中寻觅君平,却困于蜀道颠簸,不复相见。故而沉睡,以至酣态丑陋,陵犯丞相之颜,修再请叩首,死罪死罪!”
群臣听了,倒吸凉气,都知杨修油嘴滑舌,编谎诓人是常事。曹操却哈哈大笑,倏而俯身,眼光锐利,径直逼问:
“好个杨氏小儿,你既言得见仙人,何以不问长生不老之术,只问什么‘治世秘诀’?在梦中那严君平同你说了什么天机,你倒是从实说来!”
杨修不慌不忙,诙谐讪笑,拂袖侃侃道:
“君平寓居蜀郡,诫修曰:‘吾本西汉时人,肉身已殁百年,本不该勾你这弘农小儿的魂,来此幻境。然吾闻当世,有圣宰为汉之辅弼,将亲往汉中征伐,平定寇乱。吾愿教汝一计,助你家主公,顺势尽得汉中、西川之地’。
“却见君平,将拂尘一扬,将蜀中地形、兵器府库,尽画在一图,递至微臣身前,待臣要把图细看时,却空白无一墨迹。君平大笑,谓臣曰:‘欲得汉中并川蜀之地,须得内应,广纳张鲁往投之臣,西击马超,且防东面刘氏豺狼,内修政理,外结孙权。如是,则天下可定矣!’”
谨防刘氏豺狼,还能指谁?杨修分明借仙人之口,假谲隐士故事,给曹操献策,在攻打汉中的同时,要提防刘备引兵入川。年初廷议末,崔缨当众吐槽的这件事,只有杨修当时听进去了——他还记得。
崔缨想到这儿,不禁对杨修的表演高看了几分。
可是,他怎么知道,曹操马上就要亲征汉中的呢?还当众这样说出机密来?
果不其然,曹操此刻面色阴沉,对杨修的话,又是惊喜又是狐疑。杨修瞥见曹操神色不对,也收了洋洋得意的玩乐心态,躬身再拜。
“臣献此计,为博丞相一笑,实为军国战事忧虑,望丞相海涵。”
当着那么多谋士文臣的面,曹操不能说杨修的谏言不好,还是以这样幽默搞笑的语气,任何一个君王都不会抗拒。拐弯抹角地谈起政事,言辞恳切,又鼓舞人心。宴会玩乐,因杨修的话题拔高了整场筵席的高度。曹操一时,也原谅了他揣测君心的行为。
敢拔虎须,又拿捏得准曹操心性的,只怕除了杨修,在场没人能和他比。
于是曹操笑着点头,表示赞许。
陈群并不依不饶:“杨德祖,可你佯醉弄这出无墨画的把戏,又该当何罪?”
“谁说这是无墨之画?”
杨修傲慢地蔑视着他,大呼“笔来”!命侍者捧画端砚,他自操搦画笔,三下五下,不到半炷香的时间,便成了一副肖像。
正是妥妥的一幅《严君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