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7第 17 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在南梁,太学每年都会举行两次检验学子学习成果的大考。

对那些要脸面的世家子弟而言,太学成绩还是很重要的,有些人甚至希望自己成绩门门都是甲上,好博得家长欢心,获得更好的出仕机会。

因此,每次考试前,太学学子们都会效法董仲舒目不窥园,好给自己挣前程、给家里挣脸面。就算做不到这一点,至少成绩也不能滑到丙下,给家里人丢脸。

这么刻苦读书,精神压力必然很大。

所以每次考试结束后,太学学子会举行曲水流觞宴愉悦身心,缓解因备考带来的紧张情绪。

赵煊来太学读书后,和太学生们的关系颇为冷淡。

除了褚澄这个未来妻弟,以及寥寥几个性格质朴的学子外,他几乎没交到什么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如果换了旁人,面对这种“专门”的冷待,可能会感觉愤懑、恼怒,但赵煊自幼帮助父亲打理北府军内务,心性十分成熟,所以他不因他人态度七情上脸,表现得格外恬淡自守。

他既没有愤世嫉俗,更没有俯就名士,只阅读褚鹦根据他现有的经学水平推荐的经书,以及藏书阁里珍藏的兵书。

这种做法反倒显现出他人品的可贵来。

至少太学里掌管藏书阁的崔博士对赵煊的印象很不错。

在赵煊不知道的时候,崔博士已经替赵煊向他的好朋友、赵煊的未来岳父褚定远美言了,在某次雅集上,崔博士就对褚定远道:“这些时日,我一直都在帮你考察你那未来婿子。”

褚定远看向好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崔博士笑道:“你那未来婿子笃守本心,孜孜好学,是个质朴君子。大洲,你看开点,说不定赵家郎君日后的成就,要比你我家门中小物还要强上许多呢。”

大洲是褚定远的表字。

“赵元英虽是寒门兵家的出身,但他边功卓越,性情桀骜,豫州中正奈不过他磋磨,已把赵家列入豫州阀阅当中。纵然品类不高,可有五娘子这样的高门贵女下嫁,他们家就有了提升品类的基础。”

“你努努力,万一当上大中正,就能把赵煊这一支列为赵家的定著房,与其他房支分开了。到时候单独提你女婿一支一家的品类,朝廷与世族的反对也不会很激烈……”

对于好友的提议,褚定远很心动。

赵元英好不好,赵家好不好,甚至赵煊这个未来女婿好不好,褚定远压根不在乎。

但女儿与未来外孙、外孙女好不好,他就很在乎了。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有机缘当国执政的。只盯着六个相公的高位,就太眼高于顶啦。

更何况,有阿父在,褚家很难再出一位相公。

这么看,大中正的确是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位。

至少这个职位能给女儿带来莫大帮助,还能弥补女儿误嫁兵家的遗憾。而且有这桩好处吊着,赵家一定会把女儿高高供着,绝对不会有半点苛责。

崔铨的话不无道理,他真的可以考虑一下这条道路……

崔铨的好心与褚定远新的人生计划只有他们两个当事人知道,赵煊虽然是他们话题里的主人公,但他对崔博士的美言与未来岳父往他和褚鹦未来小家里扒拉好东西的计划一无所知。

此时此刻,赵煊看着手边的请帖,心里颇为困惑。

这些建业高门郎君待他的态度不是很冷淡吗?怎么突然生出邀请他参加曲水流觞宴的兴致?

这件事情貌似不太对,不过……有父亲在,这些建业郎君敢杀他吗?

既然不会死,又有什么好怕的?

就算有阴谋,大抵不过是要设计他出丑,想要损害他的清名令誉。

诚然,他出身兵家,没有累世家传的学问。但他也曾在书院里攻读经义,绝非不知礼义的伧俗,更不是萧侃那样半句诗都吟不出来的家伙。

若把他当做第二个萧侃,那他们这些人就想错了!

赵煊他从不觉得自己比那些高门郎君卑鄙,天下板荡,文武绝非殊途,要说学问,太学里或许有不少人能够胜过他赵某;要论武功,赵煊敢说青雀坊太学学舍里,绝对没有能够超越他的郎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