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1页)
这样的神情让李皓棠忍不住开口:“可否给我一阅?”
这是谢云韶写的第一篇政论,平心而言其观点还是比较幼稚的。但考虑到谢云韶的年龄,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算是难得。
“太子殿下觉得如何?”谢文涛恭敬地将那篇文章呈上,但丝毫未曾掩饰脸上期待又骄傲的神情。
他瞥了眼落款的“谢云韶”三个字,无端地竟有些羡慕这个不认识的姑娘,下意识地就开口赞道:“确有过人之处。”
谢文涛闻言大笑的模样让李皓棠印象极深。
后来,在政事堂出入久了,李皓棠才知道,谢文涛是朝中人人皆知的爱女狂人,三句话不离自己的长女谢云韶。
也是自谢文涛口中,李皓棠知道了谢云韶的种种。
话说回来,今日宣赏赐字一事,如果只是发生在君臣之间,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但龙椅上的那人,不仅仅是君上,更是父亲。
“王爷,可能说来你会不信。如果你没有告诉我这些,我根本不知道父亲如此为我骄傲。”
谢云韶提及此事,情绪也有些低落:“虽然我自小由父亲亲自开蒙教导,但这么多年,父亲说的最多的,还是我的短处。”
谢云韶自己都不知道,原来在谢文涛眼里她是如此优秀。
李皓棠抱着谢云韶的手臂不由得紧了紧。
有人轻轻扣了扣书房的门。
谢云韶挣开李皓棠,回头望门口看去。
“小姐,宣赏御使他们说要立即启程回京了。”门外是阿念的声音。
“嗯,知道了。”李皓棠回道,“你们去送送就行。”
阿念领话而去,谢云韶有些不赞成道:“王爷这样,恐怕会落人口实。”
李皓棠看了看那张已经污损的圣旨,道:“这封圣旨也是在试探,若是我们反应太过平静,恐怕后面的日子会更难过。”
如此,他才会当众不给御使情面,领完旨意连应有的客套都没有便回来了。
谢云韶将沾了墨的金裱圣旨拈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收在了柜子里,这才叫人进来收拾书房。
李皓棠看着她做这些,想说些什么,但还是没讲出来。
接过李皓棠递过来的擦手帕子,谢云韶对他道:“前几日有人送了王府几坛酒,是去年秋收后酿的丰收酒。王爷可想尝尝?”
谢云韶还记得,那日在誉县,李皓棠喝酒的神情很是愉快。
李皓棠看出谢云韶有心想哄他开心,便道:“嗯,晚些时候一起尝尝吧。”
赵文虞与燕王府的管事一同将御使一行送出了燕州城。
长亭外,大内监叫过赵文虞私语道:“赵长史还请放心,无殿下那边,我自会将话带到。”
赵文虞满脸笑意道:“那便麻烦内监大人了。日后待赵某归京,定然携厚礼来谢。”
“日后赵长史飞黄腾达,莫要忘了我这个帮过你的老友就好。”内监也是笑的一脸和善。
赵文虞此人有能力有心计,日后定会成为朝中不可轻视的人物。
趁其暂困浅滩,提前示个好总是不错的。
内监在宫中行走多年,看人的眼光自认还是有一些的。
这么多年他唯一一个看错的人,便只有李皓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