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回 剿倭寇三帅成伟绩斩文华四海庆升平(第6页)
过了几天,诸文武俱皆销差。
已查明通省被害郡县,兵火之后,仓库空虚。
文炜只得从未被害郡县,提取银米,遣官按户挨查男妇人数,分别赈济,将来与陆凤仪会奏罢了。
浙民甚是感戴。
诸事安顿俱毕,三人坐船赴苏州。
凤仪率文武迎接,入城贺功,叙说各办事务,同具一公本奏捷。
凤仪又另上一本,表奏三人之功。
文炜于奏捷本内,又添一本,特奏赵文华、鄢懋卿贪婪不法等事,并前假冒军功。
且说明帝见了朱文炜等头一次报捷本章,帝心大悦,立即传齐九卿。
天子道:“朱文炜、林岱、俞大猷到扬州,止点兵三日,第四日即各分水陆两路进兵。不意赵文华拥水军八万,河、东人马三万,死守扬州。他的意思,朕亦深知:并非为保守扬州,不过为保守自己,怕倭寇来杀他耳!江浙两省之失,生灵受害,皆坏于赵文华一人,言之痛恨!前严嵩奏称,江浙人望赵文华甚殷,朕不解江浙人望此屠伯何意?”
严嵩听了,心若芒刺。又问众臣道:“赵文华拿到否?”
刑部堂官奏道:“计程缇骑应回,想只在早晚必到。”
明帝又道:“朱文炜等,于文华所统水军八万,止用了五万,河、东人马三万,止用了一万九千。两总兵本部人马一人未用,仍是赵文华所统之兵。
一日夜,水陆杀贼数万,使无遗类,屈指成功,究系一朝。
嗣后选将,不可不慎也!
且更有可喜者,破倭寇之谋,虽出于俞大猷和文炜,而林岱于江宁城下,领百余人,首先驰入贼阵,于数万人中斩其贼帅夷目妙美;夺大旗后,复杀贼副帅亲五郎,此非有拨山扛鼎之力,不能奏此奇功也!
贼首既去,群贼自瓦解矣。
陆凤仪开城接应,昼夜驰追,文臣能如此,足见勇敢。
保全江宁,月余不破,凤仪之功,可与朱文炜、俞大猷相同。
刻下林岱、俞大猷,已去崇明,收功想亦在指顾。徐阶保荐得人,足见忠诚为国。统俟捷音再至,朕另降谕旨。”
诸臣顿首辞出,商酌上表庆贺。
只有严嵩,虽对众强为色笑,却心上难过的了不得。
本日晚,即将文华、宗宪解到,交送刑部。
严嵩立即托尚书夏邦谟,向刑部堂官代讨情分;又差人入监,安慰二人去了。
不四五日,又接到崇明收功,并陆凤仪、朱文炜安插抚恤两省被寇郡县本章。
随下旨:陆凤仪保守江宁,深费心力,加太子太傅,赐蟒衣玉带,荫一子人监读书。
林岱着升授提督,充补江南通省军门,统辖各镇,驻扎镇江,防御诸处海口。
朱文炜即补授浙江巡抚,挂通省军门衔,统辖各镇,防御诸处海口。
俞大猷着升授提督,驻扎山西大同府,挂通省军门衔,统辖各镇。
尚书徐阶,着充经筵讲官,加太子太保。
并赐徐阶、朱文炜、林岱、俞大猷各蟒衣玉带一袭。
其余水陆有功诸官,俟陆凤仪、朱文炜奏到日,再降谕旨升补。
看第二本是朱文炜参奏赵文华于去岁奉旨督兵,在直隶沿途索诈地方官金帛、古玩,复于扬州、苏州二府种种贪贿,敛积商民银两,折收船马价值,兼复假冒军功;并参鄢懋卿在盐院任中,骄侈不法等款,又替赵文华派敛诸商金珠、古玩,侵吞盐课等事。
明帝览奏,越发大怒,敕下:江南总督陆凤仪,锁拿鄢懋卿入都,抄没本乡并任中两处家私,兼详查寄顿地方,监禁老少男妇,毋得轻纵一人。
与赵文华一同付刑部,严刑审讯,定罪奏闻。
又看到胡宗宪,文炜替他极力开脱,说他原本书生,未娴武略;其赵文华贪贿诸事,委不知情。
明帝看后,也就不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