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2页)
实际上,乔治之前原本也抱着跟玛丽一样的想法。
但恩尼毕竟带着后世的见证与知识,一番理智分析下,让乔治的想法也发生动摇,开始觉得美国绝对无法在这场战争中置身事外。
而米希则从一开始就觉得恩尼说的是对的,奈何她人微言轻,直接被玛丽给无视了。
此时。
玛丽抚着胸口,余怒未消。
但她想到自己的儿子不用被征兵,心情又瞬间好了很多,脸上重新露出笑容:“不管你们怎么说,只要恩尼不用被征召就行!”
在罗斯福总统签署的《选征兵役制法案》中,规定必须进行征兵登记的年龄范围是21岁至36岁的男性公民。
而恩尼还差三个月才满19岁,完全在征兵的范围之外。
所以,玛丽为这件事感到相当庆幸。
听到玛丽说的。
恩尼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摇了摇头。
以他后世带来的经验,自然知道美国是必然参战的,退一万步讲——就算珍珠港事件没有发生。
但美国也必定会以其它的方式参战。
毕竟,美国与轴心国的冲突早就不可调和,在大西洋上与德国的冲突就没有停止过,都压着一股火气。珍珠港事件只是美国参战的导火索而已,就算没有这件事,大西洋上的冲突也注定会升级为全面战争。
这就是恩尼之前的论点,也是让玛丽生气的原因。
不过,即使恩尼知道迟早美国会扩大征兵范围,大概率他也将被征召入伍。
但也没有现在就入伍的打算!
至于原因……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不在这次征兵登记的年龄范围内。
另一方面,就算他已经年满18岁,可以选择志愿入伍的方式参军,但也不会这么做。
因为,历史上美国这个阶段入伍的新兵,接受的训练非常拉胯,甚至还不如后世他在开学时接受的军训!
先说物资供应上,为了容纳新应征入伍的几十万平民新兵,美军计划建设和装修46个新的训练场所,但因为先征兵、后建设营房,所以建设的训练场几乎就是“不毛之地”。
过冬的时候新兵们没有房子住,只能住在军队提供的过冬帐篷里,一顶帐篷里要住六名甚至更多的士兵,不仅寒冷而且拥挤。
就居住这一项都不过关,就更别说“吃喝拉撒”了,哪里算什么训练,几乎就是荒野求生。
除了物资供应外,很多军营还很缺少训练所需的弹药、武器和装备。
让新兵们常常用扫帚柄当步枪,用香烟盒当手榴弹,用民用卡车贴上“坦克”的标签进行演习——就连艾森豪威尔将军都在回忆录《欧洲十字军》中回忆过这件事,说部队搬运着木制的加农炮模型和机关枪,只能从一些蓝图中学习使用武器,根本毫无作用。
就更别说那“原始”的训练计划,基本上训练大纲都是基于一战的经验,缺乏对现代战争,尤其是闪电战、装甲突击、空地协同的认识。
恩尼要是选择这个时候参军入伍,基本就是纯纯的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