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怨相会(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陶五娘不晓得自己哥哥打的什么主意,但她知道她哥哥憋不出什么好屁。

“把你的鬼主意收一收,人家现在孤零零一个留在清河,我可不许你欺负她。”

陶五娘以己度人,猜测陶家大郎也看上了荧蝉这样的美人,下一刻,后脑勺就挨了一下:“这些荤话若是让我在你嫂嫂面前听见,你两年的零花都没了。”

陶五娘才不在乎那两年的零花银子,朝陶家大郎敲诈了一份绿宝的头面,这才做罢。

·

迎秋灯会是清河少有的大日子,张灯结彩不足以形容。

刚入秋,荧蝉穿着鸭蛋青的石榴花褙子,跟点灯一道手牵手走在群人力,同一匹布料裁剪出来的小比甲穿在点灯身上。两个人差了七八岁,看着也和姐妹一般。

沈麟派来的侍卫跟在两人身侧,荧蝉与点灯在灯会里穿梭,不少人都对着荧蝉和点灯指指点点。

寻常百姓只知晓荧蝉的美貌,高居楼上的看客却知晓荧蝉的真实身份。

“一个被抛弃的外室,竟然还敢如此嚣张?”

茶楼上,一位身穿赤色鸳鸯锦百迭裙,头戴琉璃冠的女子看着人群中备受瞩目的荧蝉,语气阴狠。

“要不是她,上回世子殿下怎会不接我敬的酒?”

“那宴上那么多人,谁不在看我的笑话!她一个奴婢,怎敢如此辱我!”

荧蝉不晓得茶楼上有人看她不顺眼,一无所觉的带着点灯坐在小摊上,尝着十文钱一碗的鱼虾戏袋。

化了一点猪油的面汤,上面撒了细细的葱花,白色的面皮儿包着红红白白,圆鼓鼓的馅儿,汤匙伸进碗底搅和一圈,搅和出碗底一点摊主自家腌制的酸菜丝儿和绿梗叶子菜,顶上瞟飘着一撮干虾皮沉底,和猪油,酸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最终被面汤冲淡……

点灯喝的呼噜呼噜,荧蝉也觉得这家摊主的手艺不错。

虽然开的是小摊子,但是手艺是实打实的,这摊子上的人多,很快荧蝉与点灯对面便多了一道身影。

“荧娘子许久不见啊。”陶五娘从小荷包里掏出来十枚铜板丢进老板的钱箱,叮嘱了自己的忌口,便弯腰对荧蝉道:“这家的虾仁儿馄饨最好吃,没位置了,咱们拼个桌子?”

荧蝉笑笑,带着点灯将碗筷挪了挪:“若是只有五娘一人,便坐得下,多了,我们这儿的位置也不够了。”

陶五娘摆摆手,把身边伺候的人打发到几步之外,和荧蝉的护卫站到一处。

“自然就我一个,你不晓得,这家的虾仁馄饨我隔三差五就要来喝一碗,她们家的摊子算是看着我长大的。”

荧蝉笑笑,嘱咐点灯多吃两口。

点灯不认识陶五娘,但看着荧蝉和陶五娘也不十分熟络,便乖巧的不说话,一味喝馄饨。

“这是荧娘子的妹妹?前些日子怎么没见你带出来过?我哪儿还有些小女娘可带的首饰,正好这妹妹用得上。”

陶五娘三句话离不开送东西,荧蝉左右环视一圈,正好看到对面茶楼上对着她眼神不善的赤裙女子。

“她算我半个妹妹,虽无血缘,但情分上是不差的,如今我一个人清河住,便把她接来与我作伴。”

楼上的赤裙女子听不见她们在说什么,只瞧见陶五娘和荧蝉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立即甩杯骂道:“一个下贱商户,要不是搭上了盐运的路子,连我们家的门往哪里开都不知道!竟然敢和这样下贱的外室共处,真是不害臊!”

“陶三娘呢?”

立即有侍女小声道:“二少夫人如今跟着二爷在道观清修,还不曾回来。”

赤裙女子一听,一耳光就甩了过去:“我要听得是这个吗?!去找啊!去把那贱人找回来!我要她当着我的面亲自管教她妹妹!”

小丫鬟捂着脸跑回去报信,这边荧蝉的异样引来陶五娘的关注,顺着荧蝉的视线望去,陶五娘立刻发现了楼上的李若华。

“那是我三姐夫家的小姑子——李若华,从小娇惯,据说生来有道士批命,是一副极好的贵命,也恰好生了她之后,我三姐的夫家便扶摇直上,所以府中对这位小娘子宠爱非常,就是家中男丁也得避让几分。”

荧蝉诧异的哦了一声,她就说,怎么会如此蠢笨之人,连恨人都在明面上,原来是家中有人宠着,时时刻刻给她撑腰,怪不得十几岁了还如此不长进。

陶五娘见荧蝉还算有兴趣,便与她说起了自己家的家事。

“李家在清河不算大官,但位置特殊,许多人都会卖她家的面子,她哥哥是秀才,爹爹在太守大人身边做文书,在她之前,有三个孩子没保住,家里只有她和她兄长活了下来。外加道士批命,所以格外看重。”

“我三姐嫁的便是她兄长,她兄长之前曾有一房妻室,产子之时血崩,一尸两命,后来才娶的我三姐做续弦。”

“三姐是我们家最好的女娘,虽然不是嫡出,但我们这样的商户人家,无论嫡出庶出,在官宦人家眼中,都是低贱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