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第22页)
黎源掀起一处藤蔓让小夫郎朝里看,小夫郎竟然看见漫山遍野的小挂蜜。
顿时惊得合不拢嘴。
“我们怎么不去那里摘?”
黎源摸他的发丝,“那也要我们走得进去,这么多蜜蜂不怕被围成蜂人。”
小夫郎想想那场景吓得吐吐舌头。
回到家时间还早,黎源把大公鸡捉住给宰了,这只大公鸡最近老追着两只小鹅啄,加之打鸣时间太早,影响睡眠,不如吃了。
松茸土鸡汤不仅味美还祛湿。
前两天摘的菌子大部分晒干,鸡枞练成油保存,最近忙着采菌子主食从简做的面条,鸡蛋面上放些油炸后的鸡枞及鸡枞油,小夫郎能炫半斤面。
黎源有时候会想,原主要是没嗝屁肯定后悔买回小夫郎,这谁家的熊孩子呀,这么能吃,关键是还不知道长到什么地方去了。
好吧,黎源知道长到哪里了!
小灶火煨着松茸鸡汤,黎源去竹棚下的灶台处理蜂巢渣,小夫郎好奇,一边闻着鸡汤咽口水,一边跟着黎源看稀奇。
灶台新砌出来,一口大铁锅起码十两银子,黎源不想花冤枉钱,去邻居家将对方熬猪食的锅买回来。
邻居姓林,儿子在镇上做事,半年前刚买了个房子,儿子和媳妇带着孙子先搬过去,近来老两口也搬到镇上,只每隔几天回来照顾一下地里。
可能早有搬家打算,年后便没有养家畜。
蜂巢渣加水烧开,融化后直接进冷水凝固,然后把凝固的蜂蜡放到双层蒸笼,下面放置一个木盆,融化的蜂蜡就会流到下面的木盆,杂质则被留在上一层。
这个过程需要两个小时左右,黎源和小夫郎准备其他的东西。
蜂蜡可以做蜡烛,润唇膏,薄荷艾草膏等。
蜡烛简单,准备好细一点的竹筒,把灯芯放进去,二次过滤后的蜂蜡倒进去冷却后脱模就是蜡烛。
夏日月光好,黎源家不怎么用蜡烛,等到秋冬天色黑得早便必不可少,黎源备得不多,冬日跟小夫郎早早躺被窝不香吗?
艾草是路上打的,小夫郎以为他要晒干后熏蚊虫便没有多问,直到被使唤去剪些薄荷。
“采多一点。”黎源嘱咐,小夫郎特别喜欢薄荷的味道,平日里宝贵得要紧。
果然,小夫郎摘了一小把过来。
黎源无语地看着他,“艾草有多少,薄荷摘多少。”
小夫郎不动,声音绵绵的,“哥哥,你做什么呀?”
黎源一边撸艾草,一边虎着脸,“撒娇没用。”
“哼!”小夫郎去了后院,他的薄荷快把卧室窗台下给霸占了。
薄荷艾草一比一用盐清洗干净,沥水晒干后切碎加入山茶油,装坛后上火蒸两个小时,然后过滤出油,静置使其油水分离,只要上面的油,加蜂蜡隔水融化,倒入香盒里,就是一罐淡绿色的薄荷艾草膏。
香盒是石头制成的,黎源去王石匠家定青砖时发现对方喜欢做些小玩意儿,谈不上多精致,但一些奇怪石材的成品有种古朴的风韵。
因为青砖定得多,黎源想买这些所谓的“装饰品”时,王石匠十分大方地送了不少。
第一次做没掌握好用量,黎源做了满满一大盒,用到明年都用不完。
家里一天要熏好几次艾草,砌围墙时沿着墙根洒了石灰和雄黄粉,之后把前院的菜地变成砾石院子后,家里蚊虫大大减少。
但近日来蚊子毒起来,小夫郎不可避免被咬了几口,其中一个还在脸颊上,白嫩的肌肤顶着红彤彤小包,分外明显。
黎源自然心疼。
原本要用橄榄油,这年代可找不到橄榄油,况且山茶油具有消炎的作用,比橄榄油好不少。
黎源本不会这些,耐不住读大学时同寝室哥们为了追女孩,天天拉着他去实验室倒腾这些。
最后女孩没追到,反正黎源学会不少东西。
当晚小夫郎没等到艾草薄荷膏,吃了半只鸡喝了三碗汤,干掉四个玉米馍馍,抱着肚子去睡了。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不紧不慢,两人把菜园子清理出来,养养土壤为立秋后的播种做准备。
两人也把干货整理出来,打包好送给关系亲近的村人,当初黎源家没菜吃的时候,村人也接济不少,虽说是黎源愿意倾囊相授,舍得五年老窖肥,但一码归一码。
加上村里的小孩们都喜欢小夫郎,村人对黎源一家大为改观,都说莫欺少年穷,黎源现在变勤快了,小夫郎虽是个男子,但为人和善,谁说人家以后就不能挣下一份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