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小岗模式(第2页)
后续十万瓶,根据新加坡市场的实际消化速度和反馈,以及我们产能爬坡的进度,分两批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陆续发出。
这样,既能保证新加坡市场的初步铺货和推广需求,又能最大限度保障港岛市场的稳定供应。”
“五万瓶?”林文雄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个数字很不满意,“陈老板,五万瓶太少了!
新加坡虽然不大,但商超、商便利店网点众多,五万瓶撒下去,连个水都看不到啊!
根本达不到饱和覆盖、引爆市场的效果!这这跟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他有些激动地站起身:“陈老板,我们南华贸易是抱着极大的诚意来的!
我们看好陈记,看好这款产品!一次性发货十五万瓶,是我们基于市场判断和渠道能力做出的最优方案!
如果分批发货,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前期的推广投入很可能就打了水漂!这风险太大了!”
陈秉文却异常平静。
他理解林文雄的急切和担忧,但商业合作不是意气用事。
而且,新加坡市场即便重要,如果港岛基本盘守不住,那也是空中楼阁。
他等林文雄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才缓缓开口:“林老板,你的担忧我理解。
但风险是双向的。”
他看着林文雄:“分批发货,看似保守,实则稳健。
首批五万瓶,足够你在核心区域进行重点铺货和试销,测试市场水温,收集消费者反馈。
如果反响热烈,后续补货可以迅速跟上。
如果反响平平,我们也有时间调整销售策略,避免更大的损失。
这难道不是更负责任的做法吗?”
林文雄沉默了。
陈秉文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部分狂热,却也让他不得不正视现实。
一次性压上十五万瓶,确实风险巨大。
万一新加坡消费者不买账,或者渠道消化能力不足,那堆积如山的库存将成为南华贸易的噩梦。
林文雄重新坐回椅子上,手指烦躁地敲击着扶手。
放弃一次性发货的执念?他不甘心。
接受分批?又怕错失良机。
陈秉文看出了他的挣扎,决定再推一把:“林老板,合作是长期的。
首批订单只是开始。
陈记的产能并非一成不变。
我们正在全力突破瓶颈,新的设备、新的工艺都在推进中。
只要新加坡市场证明其价值,后续的供货量只会越来越大,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我们看重的是长远的合作共赢,而非一锤子买卖。”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诱饵:“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首批五万瓶,我们可以给予南华贸易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同时,在品牌推广上,陈记也会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统一的宣传物料设计,甚至可以考虑在适当时机,安排程龙先生去新加坡配合宣传。”
“程龙?”林文雄眼睛一亮。
他当然知道程龙是谁,《蛇形刁手》在新加坡也有上映,票房成绩和观众反响非常不错。
如果能让这位新晋功夫明星为陈记水站台,那宣传效果绝对事半功倍!
这个提议,像一颗定心丸,让林文雄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做出了决定:“好吧,陈老板,你说服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