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1页)
大舅妈失业,她、刘文、刘君放暑假,还有一个窝里蹲的大表哥董康泰,再加上老董和继外婆两人,一天到晚待在家里的足足有七个人。
晚上还好,眼睛一闭,睡着了也不觉得拥挤。白天就不行了,七个人,挤在一个不足四十平米的小屋子里,站起身,站在后面的人的鼻子能碰到前面人的后脑勺。
每天摩擦不断,吵闹不休。
那天是她的生日,家里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想到往日和父母一起过生日的快乐,才十五岁的徐荷叶忍不住哭了。
她是躲着哭的,却被刘文看到了。刘文直接捅了出来,还说了好多阴阳怪气的话。
戴盈一听,怒火中烧,失业后的不如意全都冲着她来了。
戴盈骂得特别难听。
徐荷叶被骂蒙了,从小到大都没人这么骂过她。
她忍不住跑出了董家。怕他们没耐心找她,徐荷叶连离家出走都不敢跑远了,就在家属院外的巷子里躲着。
她想着,如果有人找她,喊她名字,她就应一声,然后乖乖回家。
可惜她从早上一直躲到下午,都没人来找过她。
徐荷叶又热又饿又羞愧又难堪,就在她犹豫该不该悄摸摸溜回家,假装自己这次可笑的‘离家出走’从来没有发生过时,小姨来了。
是知道她生日,特意请假过来看她的小姨把她领回了家。
姨父还特意给她买了个奶油蛋糕。
暄软得像云朵一样的蛋糕坯上裹着绵密的奶油,是后世人都认为最不健康的植物奶油,但徐荷叶却觉得这比任何蛋糕都好吃。
这个蛋糕,挽救了十五岁的徐荷叶那岌岌可危的尊严。
它让她知道自己依然是值得被关心,值得被爱的。
她在小姨家过了生日,和表妹一起写作业,读书,玩游戏。小姨还和姨父商量,要把她接回家里住。
但是这时大舅妈又不同意了。
老董也不同意。
或者说整个老董家的人,除了小舅舅董福运外,全都不同意小姨把她接走。要知道徐荷叶在董家住时,徐辉每个月都会往董家寄上百块作为徐荷叶的生活费。
这一百块,花在徐荷叶身上最多有二十,剩下的全都归了董家人。
徐辉也知道女儿花不了这么多钱,可妻子已逝,徐荷叶和董家人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毕竟隔了一层,又从来没有一起生活过,没有感情,他多给点钱也不过是希望女儿在董家的生活能好过些。
生活费之外,徐辉还会时不时寄一些赣省的特产,比如山药、干笋、莲子之类耐存放的东西过来。这些东西,零零散散,放外头拿钱买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徐荷叶就像一个好拿捏的金娃娃,打不还手,骂不还嘴,把着她每个月还有稳定的进账,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她搬出去和小姨住呢?
不过小姨态度强硬,坚持把她的行李都收拾好了。
徐荷叶当时特别高兴,如果可以她想一直和小姨姨父他们住,可惜很多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
她在小姨家住了两年半,然后回到了老董家。
谁也不知道1989年大舅妈的失业不过是一个先兆,到90年,各个工厂正式迎来了下岗高峰期。
仅这一年,扈城的下岗人数就超过了两百万,占全市人口的11%。
小姨上班的纺织厂原本绩效很不错,或许能撑几年。偏偏九零年初遇到一场火灾,工厂原本要交的货全都烧掉了。供不上货,还要赔偿违约金,原本绩效还算不错的工厂一夜之间败了。
拖了两年,小姨还是下岗了。
而姨父上班的自行车厂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日渐下行,时常发不出工资,倒闭时间比小姨的纺织厂还早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