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3页)
戴盈挤出一抹笑:“没说什么,我就是说麻烦你了,我和你哥的工作就靠你了。还有你侄子,康泰也二十三四岁了,如果有合适他的岗位,大妹你也多上上心。”
“能帮我肯定帮。”董桃花说厂里不招人倒也不是骗他们。
之前盘下申一纺织厂,除了补发工人工资外,市政那边还要求厂里接纳部分年纪较大,家庭困难,又或者下岗后不方便找工作的老员工。
南方服装厂这边自然不同意。
两百名员工,已经能够满足他们工厂的运转需求。
但市政那边非常坚持。
最近这几年因为国企改制,员工下岗已经发生了好多起悲剧。
年轻、身体好的员工,下岗后或许还能找到其他工作,但那些离了纺织厂就难以维持生存的员工,市政不做安排,总不能真看着他们下岗后走上绝路吧!
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几个月,最后才敲定了合同。
南方服装厂以八百万的价格盘下整座申一纺织厂,包括申一纺织厂所有生产线以及工厂二十年产权,这么多钱分两期拿出,第一期拿出五百万,支付申一厂拖欠的员工工资。
剩下三百万,分五年连本带利还清,同时南方服装厂还必须吸纳不低于十分之一也就是五百名原申一厂员工,两年内不得无故辞退。
一些,变成五百名。
按照每人每月三百计算,一年光工资就要花出去一百八十万。
两年,就是三百六十万。
南方服装厂两年内能不能挣到这么多利润都很难说,以他们现在的规模不需要也负担不起这么多员工,市政的这个要求完全是强人所难。
双方险些又谈崩了,最后市政那边答应给南方服装厂五年免税期,这桩持续了几个月的谈判才算落地。
怎么说呢,这份合同,从长远来看,对南方服装厂是有利的。
不说厂里那些成熟的生产线,就那么大的厂房二十年产权就很值钱。
但也要他们能熬过去才行。
熬过最艰难的这三年,企业知名度打开,销售额大幅度上涨,增加厂规模,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南方服装厂才能迎来真正的起飞。
然而目前,他们还没找到破局点。
能保持收支平衡,把工厂运营下去,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去年夏末,合同刚签下来,就进入服装销售淡季。
不管是批发,还是自家店铺的销售额都很惨淡。眼瞅着入不敷出,不说徐荷叶董杏花他们,就连董桃花这个不在工厂上班的人都跟着着急,嘴角的燎泡长了一层又一层。
好不容易天气冷了,进入冬装销售旺季,勉强挣了点钱,过了年,又进入淡季,且这一淡还会直接淡到四五月夏装上市。
进账有限,但是每个月的硬性支出却不会少。
七百名员工摆在那儿,就算活儿少,每人每月一百块钱的工资,也有七万块。再加上商铺租金,还有欠政府的三百万本金以及上百万的利息。
可以说厂里每个人睁开眼都在想办法弄钱。
开源节流,开源很难,那就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节省支出。那么多员工,近一两年内厂里都不会再招工。别说她大哥大嫂身上一堆毛病,就算人很好,她也不会松口。
第180章看眼色
徐荷叶进了屋,也没打招呼,拎着东西就进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