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2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但这些盗版就不是了,为了节约成本,又或者是做衣服的人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他们袖底没有这道固定线。”

“还有这件,车缝位置不对,所以导致衣服整体被拉长了,上身就会显得邋遢不利索。

还有这件,咱们选用的是二片袖结构,带有扣势,工艺更复杂,上袖时需要师傅们更加精细,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衣服舒适得体。但是盗版不是,它们只追求一个形似,完全不考虑这些细节。”

“面料和填充物用的也不行,咱们的羽绒服,用的是真正的鸭绒,羽绒更蓬松、轻盈,上身保暖又不显厚重。

羽绒水洗后虽然会结坨,但是只要晒干了,拿手拍一拍又会重新蓬松起来。这件盗版就不是,为了营造衣服茧型的效果,里头填充的是中空棉,这种中空棉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羽绒棉。”

“看着好像和羽绒一样轻盈保暖,其实保暖性完全不及羽绒。倒不是说不能用羽绒棉做衣服,只是填充这种羽绒服的衣服如果工艺不行,衣服就是一次性的。”

“这个盗版就是,为了看着和咱们的羽绒服像,衣服里头的羽绒棉根本没做固定,就这么蓬蓬的,大片大片塞里头。

这种衣服都不用洗,顾客买回去多穿两天,里头的填充物就会随着他的活动变形跑位。

羽绒棉跑位后,有些地方棉多会鼓起来,有些地方空着,难看没形不说,也完全失去了棉衣保暖的功效。”

“那这种情况有办法解决吗?”

“自然是有的。”老师傅点了点头,“多加一道工序。”

“填充前,先用衬布把羽绒棉固定,按照经纬走向多压几道线,形成一道道小格子,把棉片压死,然后再把里布和面布缝上。”

“这种做法可以极大程度解决跑棉的问题,但是制衣成本就会增加。”不管是衬布,还是压线,都是需要成本的。

成本增加,出厂价就要涨,出厂价高,终端零售价也会随之增加。但是顾客不懂啊,同样都是羽绒棉的棉衣,别人卖八十,你这里要一百?

而且因为压了线,看着就没有人家蓬松保暖。

服装厂用羽绒棉这种填充物本来就是图便宜,顾客不买单,就算之前还愿意好好做衣服的厂也不愿意做了。

如此劣币驱逐良币,如今市面上留下的自然就是那些蓬蓬的,却穿不了两次的棉衣。

徐荷叶点了点头,果然是行家懂得多。

老师傅看向桌上的衣服碎片,又问道:“小老板,这些拆开的衣服现在要怎么处理?”

徐荷叶想了想道:“这些衣服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放在这里也是要丢掉的,师傅您想要的话,可以挑一件。”

“剩下的七件。”徐荷叶看向董杏花,“小姨您拿去奖励给咱们厂做工好,速度快的员工。”

这些盗版衣服不管是面料材质,还是填充物,都不符合他们厂衣服的标准。就算是缝好了也不能拿出去卖。至于穿,她是老板,肯定不能带头穿盗版衣服。

还不如给这些员工,拿回去把工艺改一改,一样不影响穿着。

顿了顿,她补充道:“如果家里没有缝纫机的话,也可以用厂里的机器和针线。不过,不能占用上班时间。”

“多谢小老板。”老师傅喜笑颜开,他没想到来给老板拆几件衣服,竟然能得这么个大便宜。

虽然只有一件,虽然拆开了还需要缝合好才能穿。

但他自己就是裁缝啊,把拆开的裁片缝成衣服,对他来说不是小菜一碟?别说这衣服是盗版的,盗版怎么了?盗版衣服不用花钱买啊?

能免费得一件棉衣,老板还允许他们下班后免费使用厂里的缝纫机,这就很好了。

董杏花看着老师傅,笑着道:“师傅,您拆衣服也辛苦了,这些款您先挑,等你挑好了我再叫其他人来。”

“哎,好。”老师傅笑得更高兴了,他选了又选,最后挑了徐荷叶最先看到的那件咖色波点面包服。

董经理不是小气的人,回头找她说说情,拿点碎衬布,把里头的羽绒棉好好固定一下,回头缝好了照样能穿好几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