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后来,徐辉病重,时日无多时,才对她吐露过他的心声。

他说,每次回到扈城,他都觉得扈城的马路怎么能那么洁净,扈城的阳光特别灿烂,就连家门口最常见的大樟树都特别的葱郁和亲切……

可是后来他却向她道歉,他说对不起,是爸爸妈妈错了。

他说,如果不是我们的执念,非要送你回扈城。你妈妈或许不会死,我们一家留在赣省,依照你的聪慧和成绩,不说清北,不说复旦,但起码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你会和那些大学生一样意气风发,享受学习生活和恋爱,毕业后分配一个好工作,过着安稳但幸福的生活。

他说,对不起,要留你一个人了。

他说,孩子,以后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徐荷叶回过神,问吴玉兰:“你怎么了,心事重重的。”

吴玉兰又叹了口气:“荷叶你知道的,我妈妈也是知青。”

徐荷叶点了点头。

她知道,吴玉兰的母亲薛羽也是知青,不过她是京市人。

只是恰好和徐辉董桃花同一年下乡。

三人甚至是坐的同一班火车来的,下乡后又分到了同一个大队,因此成为好朋友。

后来董桃花徐辉准备结婚,薛羽也嫁给了吴父。之后两位女同志同时怀孕生女。认真说起来,她和吴玉兰的友谊,其实是父母辈友谊的延续。

吴父是本地人,薛羽当时要回城,同样只能选择离婚,抛下夫女独自离开。

她舍不得丈夫和孩子,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回城的梦想。

“你回扈城后,妈妈也想我能回京市。但——”她看了一眼徐荷叶,董阿姨为了荷叶的扈城户口千里迢迢奔回扈城的事情,巷子里的邻居都知道。

“但是我妈不舍得我一个人回去,怕我受欺负,怕我得不到好的照顾……她就想着把粉面馆转让出去,拿了钱一家三口一起回去,到了京市,他们可以重新找地方开店。”

“但是爸爸不是很愿意。京市对他而言就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况且在咱们赣省能挣钱的粉面馆,在京市未必受欢迎。听妈妈说,那边的人喜欢豆汁,喜欢炸酱面。他们不一定喜欢咱们这又辣又酸的酸辣粉。”

徐荷叶听完,才道:“那你是怎么想的?”

吴玉兰小脸丧丧的:“我和爸爸的想法一致。但是妈妈——”妈妈为他们付出太多了。好不容易能回去,拒绝了将来未必还有这么好的机会。

“实在不行,我觉得还是我一个人回去比较好,就像荷叶你一样。”这样,父母的事业也能保住。即便京市待不住,回来还有个退路。

徐荷叶:“那你有和吴叔薛姨说过你的想法吗?”

吴玉兰摇了摇头。

“其实我觉得你可以和吴叔薛姨好好商量一下。现在政策放开了,以后回城的机会肯定比以前多。

除了知青子女回城政策外,通过考京市大学的方式回去也不失为一条路。而且我听说,扈城政府正在考虑出台买房子送蓝印户口的政策,没准京市以后也会有这样的政策呢!”

“买房送户口?”吴玉兰眼睛一亮。

“是的。”徐荷叶点头,毫不心虚地编了个同学,“我们班上有同学父母在政府单位工作,听说是有代表提过这个建议。不过具体什么时候落实,我就不知道了。也许两三年,也许七八十来年,但落实是肯定会落实的。你们也可以关注下。”

徐荷叶知道蓝印户口这个政策最早实行于1992年,而且只在一些中小城市实行。至于扈城京市乃至深市这样的大城市,要等到90年代中后期陆续落地。

这些城市之所以会出台这个政策也是因为楼市不景气,通过卖房送户口的方式来刺激楼市,但不妨碍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吴玉兰,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方向。

吴玉兰若有所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