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08(第3页)
官皮箱摆在桌上,可见棱角磨损,有岁月的痕迹。
林佩打开箱子。
些许灰尘腾起。
薛大嫂拿来纱罩罩住果点:“他让我交给你,说是一些旧物,我没看过。”
林佩道:“我问你一个人。”
薛大嫂道:“林相请问。”
林佩道:“你认识砚溪先生吗?”
薛大嫂的手停住:“什么先生?”
林佩道:“砚台的砚,溪流的溪。”
箱子里有一本简装画册,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纸页泛黄破损。
林佩翻开,所幸里面还算清晰。
“砚溪这个名字很耳熟,可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薛大嫂蹙起眉毛回忆过往,忽地眼中一亮,笑道,“嗨,哪是什么先生,林相,那是江鄱的一个地名——砚溪巷。”
林佩抬起头:“确定吗?”
薛大嫂道:“确定,之前常听陆相与我们谈起他在巷子里做货郎的事。”
画是用竹挺点烟灰作的。
林佩先看了附页,得知那年陆洗还不怎么会写字,就用画把砚溪巷里发生的事记了下来。
首页没有人物,只有一处墙角。
墙角的碑文上刻着两个字——砚溪。
……
他叫陆乙。
他想活下去。
他要找到一个没人认识陆乙的地方落脚。
陆乙带着这个信念从平北一路往南逃,逃了整整一年。
两三千里的路,连头都不回,直到他某天在墙角看到了一只硕大的蟑螂。
“啊!”陆乙跳起来,“什么东西!”
“哈哈哈哈哈,那是‘小货郎’。”旁人笑道。
陆乙定下心神,意识到这个地方已经不会再有人在意自己的身份,决定留下安身。
他才十四岁,干不动体力活,但天生机敏灵活会看脸色,就真的干起了货郎。
砚溪巷表面上看名不见经传,实则内有乾坤。
巷子里面有赌坊、钱庄、当铺,有卖丝绸、茶叶、瓷器的,有酒楼、茶坊,再往深处的民宅里走,还能遇到一片一片瓦舍里的勾栏院。
陆乙很快学会了本地方言。
他有过一个小伙伴,叫阿悄,也是个流浪孩子。
阿悄看上去很老实,从来不问他为什么这样配货,也不问他怎么把东西卖出去,只是日复一日帮他搬货,拿属于自己的二十个铜板。
陆乙完全信任阿悄,可是突然有一天,阿悄背叛了他。
另一伙本地的货郎见不得他抢生意,用更高的价钱把阿悄收买了。阿悄把当日所有的货带走,不仅让他赔光了本钱,还把他的配货秘诀和卖货线路全说了出去。
陆乙冲去找人理论,看到阿悄就缩在旁边的角落里一言不发地看着他。
那天他被打得浑身是血,意识不清,就躺在马棚里等死。
有个人来找他,问他愿不愿意在赌坊干个端茶送水的活儿。
他为讨生计就答应了。
赌坊不是寻常地,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