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叠嶂齐线(第2页)
她们讨论李悟的挣扎,讨论令狐喜的不得已,讨论那些无法宣之于口却涌动在眼神交汇间的暗流。
霍一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完全放下戒备,坦诚地分享自己创作时最幽微、甚至有些阴暗的想法,而Joyce总能以一种包容而敏锐的态度接住,并反馈以更具深度的见解。
她不再仅仅是那个需要仰望的、童年荧幕上的偶像,也不再仅仅是一位需要谨慎对待的、德高望重的前辈艺术家。
在那一刻,她成为了霍一在创作国度里,唯一一个可以并肩同行、深入腹地的伙伴。
这种认知,让霍一的心脏不受控制地、剧烈地跳动起来。
一种全新的、陌生的、带着强烈吸引力的情感,如同初生的藤蔓,悄然缠绕上她的心扉。
更可怕的是,她回看与齐雁声的初识,发现了与方欣那段带着功利性质的恋爱关系、更多相似而又不同的地方。
霍一自幼看港剧,听得懂大部分粤语,只是说起来有些磕绊。
后来与方欣相恋,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她的粤语听力已几乎无障碍,口语虽仍只能流利地说些短句,长句复杂了仍难免发音不准,但方欣听得懂普通话,她听得懂粤语,彼此沟通已无大碍。
然而齐雁声的普通话,正如资料所示,无论听力口语,仅限于新年快乐,多谢,不好意思等简单短语,且发音带着浓重的粤语口音。
于是她们的交流自然而然以粤语为主。
霍一说得慢,有时需要斟酌用词,偶尔还会蹦出几个生硬的、过于书面化的表达。
齐雁声总是极有耐心地听着,从不打断,甚至会在她卡壳时,用温和的语气纠正某个词的发音,或是提供一个更地道的说法。
霍小姐,唔系‘睇法’,系‘见解’或者‘想法’更贴切些。
呢个字读‘蹁跹(pinsin)’,唔系‘翩跹(pianxian)’,虽然意思差唔多。
你刚才想讲‘心猿意马’?呢个词好得意,好文雅,不过我哋日常讲‘心思思’或者‘心郁郁’可能更多些。
霍一每次都认真记下。
她发现,在这种看似不对等的语言环境下,那种公事公办的拘谨感反而慢慢消散了。
她努力学习粤语的精妙之处,而齐雁声则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包容甚至带着点趣味地看着她,努力钻进岭南文化的壳里。
齐雁声的粤语流利、地道、甚至带着粤剧腔调的韵味,霍一开始听得的吃力。
齐雁声的每句回应,都像是给霍一设置了一个需要努力攀登的语言标杆,需要她比平时更集中精神去理解。
她总是紧紧盯着对方说话的口齿,为此看起来有些失礼也在所不惜——虽然齐雁声总是不会在意。
偶尔遇到不熟悉的俚语或快语速时,霍一内心会有一丝短暂的茫然,但很快又被必须听懂的念头压下。
她过后仔细思考,自己之所以愿意承受这种不熟练和可能出糗的风险,是因为内心深处对齐雁声的某种特殊情感——或许是源于童年荧幕印象的迷恋,或许是对于对方艺术家人格的敬重,或许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想要在智力与精神层面与对方平等对话(甚至征服)的欲望。
这种欲望强烈到让她愿意放下在方欣面前那种游刃有余的姿态——面对同是说粤语的方欣,霍一从未想过要勉强自己学几句来讨好。
她的普通话是理所当然的中心,方欣会笑着用蹩脚的国语迁就她。
但在齐雁声面前,那份语言的优越感似乎消失了,她心甘情愿地、磕磕绊绊地,把自己置于一个初学者的、甚至有些弱势的位置,只为能更直接地触碰到对方那个世界的边缘。
霍一知道,自己做到了许多人看来不可能的事。
她突破了齐雁声那层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防线,窥见了一丝其后真实的、对艺术依旧保有好奇与热忱的内核。
齐雁声主业是戏曲,对电视剧的兴致,确实如她所言,更多是年轻时的尝试。
但霍一的剧本,以及她诚挚的努力,似乎微妙地打动了她。
她最终接下了《玄都手札》的剧本,同意出演令狐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