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王的男人(第5页)
他们惊讶的发现,电影院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上次看到这种队伍,还是部队登船准备回国的时候。
等他们排了长队来到售票窗口的时候,他们发现别说今天的票没了,就连明天的票都买不到,要想看《王牌特工》?现在买票下周就能看了,还别嫌慢你再犹豫一下,旁边的窗口就把下周的票都卖出去了。
这电影这么火爆的吗?
不过活人怎么能够让尿渴死,这些乔的老朋友们,立刻打开思路,城里的电影院没票,那我去村里的电影院总行了吧?
事实证明,开车来到村里之后,村里的电影院确实没有这么火爆,他们这次不需要等一周了,只需要等待三天就能够看上老朋友拍的电影了。
这也让这些老朋友们越发好奇,乔这到底拍了什么东西。
实际上现在感觉懵逼的不只有乔的老朋友们,还有那些之前对乔口诛笔伐的电影工作者,以及电影相关行业的从业者。
作为业内人士在电影上映之前,注意到了这电影讨论度高,首映票可能不好买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就提前通过各种办法搞到了票,准备在第一时间看完之后,就狠狠地喷一下老乔。
还有一些比较懒的人则准备等一段时间,等到一开始跟风的人都散去之后,自己再加入战场。
然后等到第一批带着批判的想法进入电影院之后,从第一幕开始这些人就傻了。
不是……我们都以为你只是说说而已,乔你这个家伙怎么来真的?
你这是什么手法啊?这镜头是怎么运的啊?这电影还能够这样拍?你特么?!
随着880特工驾车在公路上向黄昏驶去,屏幕上开始跳字幕,电影院中响起了猛烈的掌声。
这些准备将乔批判一番的电影人才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仿佛刚刚他们看的不是一场电影,而是一场电影界上帝神启的电影人,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刚刚都看了啥啊?这真是电影吗?我还没学会啊!
没等这些电影人反应过来,就有手里拿着电影票和爆米,急不可耐地走过来想要看电影的人,挥舞着手里的电影票让这个还没有从震撼中缓过来的电影人从他的位置上离开。
由于乔的电影拍的太过震撼,导致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这些之前猛烈抨击乔的电影人们,纷纷保持了沉默。
只有那些之前没有说话的相关从业者,像是影评人之类的相关从业者在报纸上感叹“卧槽!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快去看《王牌特工》不看是你们的损失!”
对于这种情况,记者们立刻又嗅到了大新闻的味道。
之前文艺圈不是对乔这个跨界的家伙口诛笔伐吗?怎么现在突然沉默不语,而且那些影评人开始叫好,虽然搞不到电影票,但是这不妨碍记者们开始追着那些过去骂老乔最狠的家伙在看过之后,对于老乔电影的看法。
又过了几天,那些缓过来的电影人,才在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记者追问下,开始扭扭捏捏的说些“很新奇的拍摄手法”或者是“拍摄技术确实是全新的”之类含糊不清的话。
当然还有一些嘴硬的家伙在被逼急了之后说些“这是不尊重战死的人”“娱乐化战争”“这部电影的服装实在是道德沦丧!”之类的话。
只是在这些电影人还在胡言乱语的时候,发现《王牌特工》已经将同期电影的排片几乎挤没了的制片厂中,反应比较快的已经想起了当年上过报纸的巴黎玫瑰。
于是这些制片厂的负责人当场发出了尖锐爆鸣“快去请巴黎玫瑰!我们要拍电影!”
与此同时乔正在伦敦的白金汉宫中听海外情报处的负责人当面抱怨向自己抱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为什么要弄一个不存在的kingsman出来,而不直接用海外情报处?”
“你知道如果你这部电影的主角是海外情报处的特工,能够对我们的工作提供多少帮助吗?之前我们的合作可是很愉快的,你不能这样对老朋友啊。”
对于卡明爵士的抱怨,乔只能表示“我也不知道这部电影会这么受欢迎,而且谁知道现在的观众能够接受这种不太正经的主角形象啊。”
“下一部电影,下一部电影我一定用海外情报处的特工当主角。”
听到乔这么说,卡明爵士的表情才算是阴转晴,拍着乔的肩膀表示“你要这么说的话,那什么都好说了,如果剧本上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我这里可是有着大把的好故事。”
就在乔点头如捣蒜,表示“一定一定,如果我在剧本方面遇到问题一定会去找老爷子你”的时候,一名皇宫侍从走过来表示“乔爵士,卡明爵士,陛下现在要见你们。”
——————
乔·哈里森,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商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心的人,但是不得不说就像是他说的那样,自从他开发出移动镜头拍摄之后,电影产业被永久的改变了。
甚至直到今天在片场中所使用的大部分与拍摄相关的道具,都能够追溯到乔拍摄《kingsman》时所制作的工具。
乔极大地推动了电影工业的发展,甚至让布尼塔尼亚电影一度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只是随着乔不再拍摄电影,将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布尼塔尼亚电影就卡在了那里,再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布尼塔尼亚艺术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