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以货易货(第2页)
现如今,苏联內忧外患,全国上下由於全力发展重军工,导致国內缺少大量的轻工业產品,特別是苏联解体前的这两年,陆续开始实行国有资產私有化和休克疗法,导致物价飞涨,因此苏联国內现阶段缺少大量的轻工业產品,如纺织业和食品行业等。
而轻工业却恰好是目前中国全力发展的道路,甚至因为太过全力发展,而导致不少轻工业產品出现了积压状况,一度与苏联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係。
因此在1991年,戈尔巴尔乔夫就跑到燕京来以物易物,用军工產品来购入大量的轻工產品,但对於走错了道路的苏联来说,这点轻工產品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只能缓解一时之渴。
而在戈巴契夫访问燕京之前,因为实行国有资產私有化政策,导致苏联內部开始陆续有大量的军工產品、图纸流出,相关军工图纸在国际黑市上大肆流传,在很长一段时间,著实餵饱了周边国家的军工產业。
但是已经建造的军工產品却很难在黑市流通,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別说那些军舰和坦克,哪怕是一些枪枝弹药想要流通到国內都难上加难,更別说是一架民航飞机,这方面必须要有外贸权和航空经营权的企业单位才能接收。
而国內拥有这两项经营权的,也只能是各大民航公司,参考前世牟其中把飞机给川航的案例,
林书平现阶段心中的最佳买家,自然就是刚刚成立的川渝航空公司。
虽然还没接触,但川航毕竟是新开的民航公司,缺少民航飞机毋庸置疑,因此林书平当即便点头道:“已经找到买家,不过还没有確定最终意向”
“找到买家就行,不然我还以为是你要出钱买这些飞机,真是嚇我一跳。”
叶戈尔笑著说:“刚刚看到你开奔驰,我都以为我眼了,没想到坐在车里的真是你,林,你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你的財富积累完全超出我的想像,就说这倒卖飞机一事,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林书平听著叶戈尔的一片讚美之词,微微摆手道:“叶戈尔先生,我说过,如果有赚钱的生意,我会第一个找你,现在我来了。”
“你是指倒卖飞机?”
叶戈尔收起笑脸,忧心的问道:“这个项目太大了,我能做什么?”
那些民航飞机,动輒几个亿人民幣,把叶戈尔卖了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他有些不敢相信林书平话语中的真实性。
林书平道:“你帮我联繫苏联民航总局,帮我敲定买卖飞机的意向合约,如果这件事能成功,
我给你一百万人民幣介绍费。”
“真的?”叶戈尔有些发懵,虽然他现在的资產也有个几百万,但只是联繫一下卖家,敲定买卖合约,就能得到一百万人民幣的介绍费,叶戈尔光是想一想就心头火热。
“当然是真的。”
林书平道:“我们可以签合约,你只需要帮我去搞定苏联民航总局那边的卖家合约,国內这边,我来安排买家。”
在牟其中倒卖飞机这件事上,苏联方面並没有出什么么蛾子,老毛子说话算话,说卖飞机就卖飞机,只要买方给出等价的轻工业產品,他们就敢立即发货。
但国內这边却出了不少么蛾子。
除了川航总经理反悔,还有牟其中联繫合作的那些製作轻工业的工厂,一个个在了解过其中的利润后,都想要撕毁合约,越过牟其中去直接跟苏联接触交易,期间尔虞我诈,百般险恶,直到最后,牟其中申请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这才让事情重回正轨。
当然,林书平个人认为,在这场以货易货的交易中,最艰难的一环,还是筹备那些苏联需要的等价轻工业品,这些轻工业品可都是需要人民幣来购买的,而且所需缺口巨大,几家甚至几十家工厂的存货都不一定够填的。
而购买这些轻工业品所需要的金钱从哪里来?
他现在打下的產业,不管是国库券买卖还是琼州那些地皮,现阶段都不好变现,哪怕变现了也堵不上这个缺口。
所以最终还是要向银行借贷。
怎么能合理合法的从银行贷款几千万乃至上亿人民幣,去购买这些轻工业產品,然后成功交付给苏联,这就需要人民企业家的智慧了。
林书平想的走神。
而叶戈尔心头却是越发火热,他越想越觉得这笔买卖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他只需要跑一趟苏联民航总局,敲定了买卖合约,就能到手一百万人民幣!
“有了这一百万人民幣,我也要去提一辆梅赛德斯奔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