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 只骂人的衡州打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衡州府城三水环绕,东边是湘江北去,蒸水则绕城西,在北面匯入湘江。

城北有石鼓山,山上有大名鼎鼎的石鼓书院。即便这几年张居正毁弃、整顿全国书院,不少书院被取消名称,改为公署用房,湖广之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却依旧安然无恙。

城南有回雁峰,便是衡山派驻地,在衡州府的江湖人心中,衡山派威名赫赫,五岳剑派联手,更显得声势浩大,是一个不可仰止的存在。

一南一北,一武一文,似乎在拱卫衡阳。

更加奇妙的是,衡州府城有七门,平日仅开四门,东门宾日、北门瞻岳、东南门阅江(又称铁炉、黄道)、东北门瀟湘。其他的三门,尤其是南边正对回雁峰的回雁门,极少开放。

这自然不能防止什么,却表明了官府对衡山派心態的微妙。

要从城中到回雁峰,对不起,请绕道。

小船在青草桥畔的码头停了下来。

在萍乡换小船时,已经和易堂主別过,他正急切地赶回去和史帮主会合,然后赶往衡州府求援,就是不知道他们赶来的时候,衡山派会不会变天。

青草桥在蒸水入湘江处,它的官方名称其实是永济桥。

这座石桥建於嘉靖二十四年(1545),有七拱,长四十多丈,巍为壮观。

然而,民间要么以为唐代韩愈流放潮州时曾路过此处,叫它韩桥;要么引用宋元时期木桥的旧名,叫它青草桥。

当年桥的建造者,还在桥上两侧用竹木搭建了上百间“廛”,如今每一间“廛”都是一处店铺,堪称大明朝招商引资的典范。

桥上行人如流,桥下舴艋穿梭。

渔笛声中,渔歌数里。

渔歌,其实是眼下衡阳最具代表性的特色。

“先生不隨我入城?”路平望著陶醉於渔歌的吕光午说道。

“入城作甚?老夫去石鼓山。有好消息可来书院找我。”

说罢飘然离去。

路平也未直接入城。

和福州不同的是,衡阳狭小,城中仅仅有一个雍和坊,居民大半居住在城外的东、西两厢。

东厢就是城池之东、湘江之西的居民区,其中的河街、江东岸街,以及青草桥一带草桥前街和草桥后街,市肆所集,商贾集中,来往车船云集,是最为繁华的所在。

东厢划分了五个社区,靠城墙的两社区:一个叫做洪荒字號,一个叫做日月字號。靠湘江的三个社区,分別是暑、往、秋三个字號。

字號虽然响亮,然而洪荒字號和日月字號的人,就一个字:穷。

……

洪荒字號乾鱼巷。

五六个汉子赤膊手持木棍,气势汹汹地走在巷中,来到一户门前,领头的汉子运一口气大声吟道:“我家田地在江湖,不用耕兮不用锄。”

吟罢呵斥道:“牛大,滚出来。”

那牛大並未开门,在门中冷声道:“胡三,你又寻老子作甚?”

胡三大声道:“姓牛的,你这个负心薄倖的恶贼!当年你招赘进入萧家,萧家老爷给你万贯家財,大娘子指望你妇唱夫隨,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不想你这廝,萧家老爷一不在,就整日游手好閒,吃喝嫖赌,生意也不做了,租子也不收了,码头也不顾了,还偷家里的钱,在这里养小老婆。

岂不知『糟糠之妻不下堂』,速速回家,磕个三天三夜的头,向大娘子认错,要不然,大娘子让你好看。”

说罢,不等里面回答,那汉子便道:“弟兄们,给我骂起来。”

章节目录